海外经济危机使采购商资金趋紧。此外欧美国家的信用支付超过六成,而我国的企业仍坚持“先到款后发货”的模式。
每经网广州7月12日电(记者 胡春晖) 10日海关总署披露了外贸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贸易顺差为689.2亿美元,扩大56.4%,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低位回稳态势。
而同日阿里巴巴旗下外贸服务平台一达通也发布了外贸指数,上半年珠三角外贸中小企业订单缓慢回升,但是波动剧烈。另外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但是这也反映了2012年上半年外贸企业同比持续疲软。
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不振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或更加强,海外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依旧旺盛。但是中小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与采购商的金融支付渠道不畅通,中小企业的生存依旧艰难。
外贸依旧艰难
一达通的外贸指数的数据样本来源于其旗下的4000家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80%为出口企业。
数据显示,上半年特征中小企业日均进出口总额呈现大幅震荡缓慢爬升趋势,在后半期维持在3-4.5万美元之间。上半年均值为为31087美元。尽管总趋势为缓慢爬升,但波动剧烈。上半年最高单日进出口总额为44551美元,最低的为7210美元,两者相差5倍多。
波动周期短,在最高点44551美元前和后一周的日均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5667美元和33108美元,呈现出短时间内波动剧烈的特点。
按月统计的外贸景气指数方面,1到6月,一达通外贸景气指数分别为89.8,108.3,97.5,109.0,106.4,103.6;也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点。
进出口频率方面,上半年中小企业日均进出口频率维持在0.6到1.9次之间。平均值为1.0次,同比2011年上半年1.1次下跌0.1个点,企业上半年进出口频率相对去年放缓。其中,6月的进出口频率在0.8到1.2间波动,均值为0.9次,较5月下降0.1个频率点。
而国家海关对全国出口企业抽取的1856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6.2,其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为40.1,出口信心指数为41,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为14.9,均位于荣枯线50以下,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仍不乐观。
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表示,从年初到现在,中小外贸企业的状况是有所缓解,但实际情况是不管订单的利润多低,企业也得开工,不然就难以生存。此外,外贸订单波动剧烈,打乱了外贸企业的生产预期和计划,使得企业在安排订单所需的原材料和人工时均出现混乱,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加大。
金融渠道不畅
上半年一达通平台抽样企业的资金缺口占比波动在在28%-68%之间,前三月呈现高开低走,月末缓慢攀升的趋势。后三个月稳定在40%-60%低位区间,同比低于2011年核算企业资金压力占比均值66.8%。从一个侧面也反映2012年上半年外贸企业同比持续疲软,导致企业资金缺口的占比下降。
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兑成本、企业融资成本等的高企是出口企业面临的大难题。而今年以来,我国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此外三部委也决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将在全国推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退税制度和贸易流程将加快。稳出口成为了贸易政策的主调。
一达通总经理魏强说,今年来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外贸企业并不轻松。
“比如出口退税,政府能提高的全提高了,没法再提了。本来这就不是企业真正利润的增加,还得到很多‘倾销’之类的投诉。”肖锋表示外贸企业的经营其实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了,利润压得不能再低了。
不过肖锋认为我国外贸也有乐观的一面。首先外需环境的低迷是现状。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衰落是既成事实,特别是欧洲仍见不到改善的迹象,整体在半年内恢复绝非易事;另外新兴市场增量有限,暂时难以弥补发达经济体的空缺。但是这对我国外贸企业,特别的中小外贸企业并非坏事。
肖锋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物美价廉优势还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经济不振环境下海外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会更加强,刚性需求依旧旺盛。但是与我国外贸企业在信用支付、买方信贷方面的金融渠道不畅通使海外采购商困境突出。
首先制造业成本增加,生产商和采购商的利润都减少。海外经济危机使采购商资金趋紧。此外欧美国家的信用支付超过六成,而我国的企业仍坚持“先到款后发货”的模式。无法赊账,采购商只能分期购买,造成订单波动,使得从制造到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提升。
肖锋表示在一达通接触的很多海外客户中都反映了这个问题。“金融创新不能只是产品创新,能集中大量的资金。中国市场不缺钱但是没有畅通的用钱的渠道”,希望中国的金融服务能进一步提升,给出口商和采购商创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