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雅洁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王雅洁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7月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其中首次明确将把食品安全和地方政府政绩挂钩。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中国质量协会会长樊天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鉴于目前中国的执法环境及现有司法体系的现状,健全相关法律体系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之前,依靠地方行政性手段来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很有必要,不能简单否定现有的行政性手段。
中国之声观察员朱煦也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由地方政府首要负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出台的《决定》是一种重申,通过再强调的方式表明中央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生产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普通餐饮;二是基础生产,例如粮食、养殖、种植业、屠宰等;三是食品加工企业。其中,第三类面临的监管难度最大,因为不同地方的食品加工行业良莠不齐,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对此朱煦认为,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应在《决定》出台的基础上加快出台配套措施,推行地方行政改革,实现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即根据各个地方的环境布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等原则,将对应区域的人员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依据划分好的网格结构,按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具体对接配套的管理人员、措施,避免因责任层层转接,市长压给县长,县长再压给下级,进而出现多部门监管变成多部门“不”管的现象。
“在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还要推行追溯食品生产销售的台账制度。从产品原材料的采购、生产、销售,到最后过期食品、问题食品的处理乃至销毁,应形成配套严谨的台账制度,随时追查每个环节,及时处理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糊涂账,进而改善监管疲软的状态。”朱煦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