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给一点点“刺激”以消化过剩产能

    2012-07-04 01:20

    当前有一种严重夸大产能过剩危机的倾向,它形成不良的市场预期,反过来抑制了终端需求。

    中国6月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下滑,为50.2%,其中新订单指数回落到50以下,为49.2%,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在各项生产指数中,重化工业增加值小于轻工业增加值。这些数据均说明,终端需求仍然没有激活,相对需求,产能过剩。

    任何产能过剩都是相对的,关键要看与需求之差,要看产能过剩未来会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中国的产能过剩确实是严重的,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过剩——看一看6月的工业数据就明白,重化工业增长率连续两个月低于轻工业增长率,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中国的过剩产能是否已经到了不能消化,而且是长时间不能消化的程度呢?我不这么看,相反,我认为当前有一种严重夸大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危机的倾向,它形成了市场一种不良的预期,反过来抑制了终端需求。更严重的是,当前国内外有一股唱衰中国、做空中国的逆流,而大量产能严重过剩的报道和分析,正被海外金融巨鳄和恶意对冲基金所利用。这很值得警惕。

    比方说,有报道称,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达到10亿吨,钢铁库存达到1600亿吨,可以修建300个鸟巢等。这些数据在外行看来很吓人,很容易产生误解。而钢铁行业的专家却告诉我:一个大国,钢铁行业正常的闲置产能大约要占全部产能的15%左右,因为需要检修,要有节假日,同时也需要储备产能,以应对市场波动。中国目前能够消化的钢铁产能大约为7亿吨,相对需求,抛去必要的闲置,过剩的产能大约为1亿吨左右,考虑到市场化加速和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还不能算是严重产能过剩。对钢铁业和中国的很多工业产业来说,现实的问题是不能再扩大产能,要想办法消化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而不是过度夸大产能过剩危机,进一步抑制需求,搞不好会使暂时闲置的产能变为永远闲置的产能,最终变成一堆废铜烂铁。

    我们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非常重要。中国的产能过剩,是在基本建设进入超高速发展周期,城市化进程突然间加速,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爆发式上涨的必然产物。在这些因素中,有超前的,有过热的,但更多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产能短时间的高速扩张,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可持续较高速长周期发展的预期是相适应的。换句话说,只要城市化进程没有结束,中国的终端需求就可以消化相对过剩的产能。

    客观地分析,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还不是不能消化的产能过剩,而在短期内消化产能过剩起码有三个现实的选择:一是稍微刺激一下终端需求,尤其是基本建设和房地产需求,比如刺激保障房建设,就可以消化中国目前60%左右的水泥钢铁产能;还要想到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发改委计划,未来需要淘汰的钢铁产能大约占现有产能的10%;还要想到其他行业的需求增长,比如汽车业,家电业,不仅是国内消费,还要走向世界。中国的工业产能必须考虑全球配置,即向全世界释放产能。中国过去对外投资主要表现为国家储备,而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走出去将成为历史潮流。可以想见,随着人民币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巨大工业产能也将实现全球配置。当然,这一切要慢慢来,要量力而行,只是客观地分析之后,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只要在短时间内国家不再增加产能,地方政府不再盲目地追求扩大产能,先把消化现有产能,降低库存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相信,目前的工业产能在三五年内就可以消化。从中长期看,中国还不是严重产能过剩的国家,未来还需要增加产能,否则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必须承认,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比如中国的钢铁业、汽车业等,都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同时也是产能过剩的 “重灾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经济,更不是宏观调控,而是宏观调控的预见性不强,没有按照市场信号提前抑制产能,使巨大的扩大产能惯性脱离了其他重要的基本面(资源、环境、劳动力价格等)。实践证明,越是市场经济,越需要宏观调控,但要防止宏观调控老是“马后炮”。当前,最需要的不是抑制,而是给一点点刺激,给一点点政策,消化过剩产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大佛教名山纷纷上市是谁之耻

    下一篇

    贵州煤炭整合再提速“十二五”末煤企调至100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