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不振成“拖油瓶” 大宗商品翻身尚难

    证券时报 2012-07-03 08:55

     

    在上周五原油价格飙升9.4%之后,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集体猛涨,但是大宗商品是否迎来了打赢翻身仗的机会?分析人士却普遍表示谨慎,认为大宗商品后市仍有可能再创新低。

    昨日,就在亚洲商品市场仍在为上周五飙升行情而补涨的同时,许多国际市场的投资者却纷纷在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进行获利回吐操作,致使多数品种的跌幅在1%以上。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当日的补涨行情也是虎头蛇尾,普遍高开低走,涨幅远远不及上周五国际市场的涨幅。

    “欧盟领导人在上周的峰会上表示将拿出有效措施阻止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但是危机不会就此结束。上周的市场反应情绪化太严重,大宗商品价格仍未脱离5月份以来的整理区间,而要摆脱近期的下跌趋势也仍需突破相当多的阻力。”格林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说。

    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大宗商品整体始终是涨少跌多。据国内知名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100ppi.com)价格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今年6月58个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1种,集中在农副板块(共3种)和化工板块(共2种),而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则主要集中在农副板块,其中涨幅前三的商品分别为豆粕(5.24%)、烧碱(4.76%)和浮法玻璃(4.39%)。环比下降的商品共46种,集中在能源(共8种)和有色(共7种),而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则主要集中在能源板块,其中跌幅前三的商品分别为乙二醇(-13.72%)、PET(-12.50%)和涤纶(-12.24%)。

    而上述情况也得到了国内另一制造业经济评价指标PMI的验证。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50.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并创出7个月来的低点,显示经济下滑趋势仍在持续。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欧债危机反复震荡,不确定性较大,上周五的提振行情可能会非常短暂。而原油价格在后市重新创出新低,也并非不是没有可能。”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原油短中期都存在较大利空。上周五,国际油价飙升逾9%,8月合约结算价上周五涨7.27美元至84.96美元,涨幅约9.4%,为2009年3月以来单日最大的百分比涨幅。

    短期来看,作为成品油全球最大消费增长极的中国近期需求并不乐观。由于贸易商、消费者都对7月11日成品油下调预期较强,近期拿货意愿较弱,中石化、中石油及地炼企业出货困难,在降低开工率的情况下多数库存仍达高点。受此影响,炼厂将不得已继续调低供应量。

    中期来看,原本原油依存度较高的美国已逐渐将石化原料重心转向本国低价的页岩气资源,对原油的依存度逐步降低。此举势必导致其他国家地区的跟风,将对原油需求形成较大利空。“原油已然失去价格平衡,短期内难言支撑位,7月中旬或方可明朗。” 刘心田说。

    上一篇

    本周3新股申购吸引力不大

    下一篇

    部分银行月末停贷 6月信贷投放料低于预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