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月数千万管理费入账 名利能否双收?

    2012-06-02 01:3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基金业的行业格局正发生着自2006、2007年牛市以来最猛烈地变化。多年来未有大改变的行业排名情况因几只创新产品的出现而暗潮涌动。毫无疑问,在此背后是酝酿多年的产品、人才、资源的筹备。而随着规模增长带来巨大利益,基金公司是将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还是将背负规模突进后的“后遗症”?

    “巨无霸”的“现金牛”效应

    规模的剧增,对公司最直观的影响除了排名的变化,更是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初始规模粗略计算(下同),成立1个月的时间后,嘉实沪深300ETF贡献的管理费约800万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带来的管理费收入更高达1370万元——这几乎相当于其全年总营业收入的6%。

    而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理财30天等理财型产品管理费率虽低,但由于其规模巨大,并具有锁定期,也让基金公司受益不斐。

    据悉,汇添富理财30天的规模已经突破300亿,以此计算,其一个月为周期的管理期可以收取675万元管理费——这相当于一只10亿规模债券基金运作一年收取的管理费。况且,理财基金的规模还在不断滚大。华安月月鑫182亿元的首募规模,管理费收入也不少。

    由于自身的体量庞大,在成立一月后,上述基金可创造数千万的管理费。

    突进后的隐忧

    然而,名利双收并非易事。每一次规模突进的狂喜之后,都暗藏无数隐忧。

    2007年市场鼎沸之时,上投摩根发行QDII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轻易吸金300亿,将公司管理规模一举提升至千亿当口,规模入跻前十。自然,结果如今已明,资本市场风云突变让300亿资金缩水最高至七成。上投摩根规模排名也曾一度落至18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大体量的产品虽然对于公司口碑产生损伤,但并不妨碍其帮助基金公司确立市场占有率地位。目前排名13位的上投摩根基金,其五分之一的管理规模仍由那只亏损巨大的QDII支撑。

    同样情况的基金公司还有很多,华夏基金2009年发行的两只巨无霸产品,虽然帮助其在此后未发行产品的两年间仍然维持“老大”地位,但却因亏损受尽投资者诟病。

    有得有失。今年几家依靠创新产品迅速做大规模的基金公司,在风光一时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事实上,目前来看尚未有尖锐的矛盾暴露出来,两只沪深300ETF因快速建仓导致的小幅净值亏损如今随着指数上涨而基本抹平,从首周运行情况来看,也可谓平稳,赎回程度远好于市场预期。而理财基金在遭遇投资标的和业绩的质疑后,也逐渐为市场所接受了。

    但未来结果如何,是否能让基金公司名利双收,如今评判尚为时过早。

    创新永动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对于基金市场的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正中市场需求“红心”的创新,才是这两类产品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此次大受欢迎的是两类受众完全不同的基金。募集规模193亿的嘉实沪深300ETF和330亿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认购者主要集中在机构,户均认购数分别达到22万份和50万份。而首募182亿份的华安月月鑫和244亿份的汇添富理财30天则是瞄准个人投资者的需求。

    沪深300ETF是首只跨市场ETF,无论作为基础配置还是配合股指期货均需求巨大,它的出现填补了工具型产品的一块空白。

    而理财型基金则满足了投资者要求稳定可预期收益的这一心理需求,虽然在投资上谈不上深远创新,却在形式上契合了投资人的行为模式。

    展望未来,不少基金公司沿用类似的创新策略——补缺特定需求。黄金ETF、货币ETF等一系列工具型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之中。而未来这些产品的亮相,又料将掀起一波发行高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基金公司规模前10强混战 最大黑马一步跃升23位

    下一篇

    从三足鼎立到春秋五霸 装饰股不改业绩高增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