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绩变脸,天喻信息解释为竞争加剧、投入增多。实际上,工资增长也是天喻信息费用增加的一大原因。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由于上市当年(2011年)净利润下滑43.69%,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185.09%并录得亏损,在4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交易时间》播出的节目中,天喻信息(300205,收盘价10.44元)业绩下滑被称为“最迅捷的变脸”。
对于业绩变脸,天喻信息在年报中解释为“竞争加剧”、“投入增多”。而实际上,工资的增长也是天喻信息费用增加的一大原因。数据显示,在公司年报净利润下滑近五成的情况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工资却增长逾70%。昨日,曾在天喻信息上市时举报其造假的周爱文律师表示,天喻信息的业绩迅捷变脸或许并不意外,早在上市前,公司的招股书相较招股书(申报稿)偷偷修改的地方达30多处。对此,天喻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改是应证监会要求,不是篡改。
4月13日,央视《交易时间》栏目播出记者调查“变脸的故事”。其中,“最迅捷的变脸”直指2011年4月21日上市的创业板股票天喻信息。
“最迅捷的变脸”
数据显示,2011年年报,天喻信息虽然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利润下滑非常严重。2010年公司营业利润为5637.28万元,但2011年却大降80%至1124.36万元。其中,2011年四季度,公司营业利润录得亏损。
在营业外收入同比多增逾8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同比多转回1100余万元的情况下,天喻信息的净利润下滑得以收窄。2011年,公司净利润为2934.36万元,同比下降43.69%。
进入2012年,天喻信息的利润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录得亏损。201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利润为-1217.66万元,净利润为-1113.06万元,分别较2011年同期下降176.06%和185.0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假设天喻信息是主板上市公司,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其上市当年营业利润下滑超过50%就将导致保荐代表人遭受处罚。
主要产品毛利率全线下滑
数据显示,在利润下滑的同时,天喻信息主要产品毛利率变动也不容乐观。
2011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全线下滑,电子支付智能卡、通信智能卡、移动多媒体广播有条件接收卡、其他智能卡的毛利率分别下降了6.18%、17.99%、15.49%、2.88%。
对于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天喻信息在年报第7页表示,“由于国内市场过度竞争以及海外业务量的缩减,公司通信智能卡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移动多媒体广播有条件接收卡产品销量、售价均有较大下降使产品毛利大幅减少”。
既然产品售价下降是天喻信息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么,对毛利率因产品售价下降而产生的风险,天喻信息在招股书中有过提示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天喻信息招股书第27页等处均提到了 “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比如,公司通信智能卡产品的平均售价在2008年同比下降3.03%,2009年同比下降21.56%,2010年同比上升6.06%;金融IC卡产品平均售价2009年同比下降10.81%,2010年同比下降11.77%;城市通卡产品平均售价2009年同比下降12.22%,2010年同比下降6.88%等。
不过,对于产品售价下行与毛利率的关系,天喻信息却在招股书第265页分析指出,产品价格下降不会导致毛利率下行。
招股书称,2010年相较2009年,“在价格出现下降的同时。除社保卡2010年的毛利率较2009年下降较为明显外(下降5.68%,下降幅度8.60%),加油卡2010年的毛利率较2009年仅略降0.77%,金融IC卡和城市通卡等品种的毛利率均出现上升,城市通卡的毛利率上升了3.14%,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和外协加工成本的下降抵消了价格下降的影响”。“发行人通过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在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实现了综合毛利率的提升”。
由此可见,天喻信息在招股书中的说法涉嫌隐瞒毛利率下滑的风险,其风险提示也有所缺失。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致电天喻信息,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了解答,其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上市前,公司金融IC卡是给工行独家供货。上市后,金融IC卡全国都开始做了,所以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降低”。
董事长薪酬由53万飙升至93万
对于2011年业绩下滑,天喻信息除了认为是竞争激烈外,还认为因“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公司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数据显示,2011年,天喻信息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了34.05%、74.6%。不过,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组成项来看,增长最迅速的是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里面的“薪酬福利”项。
2011年,天喻信息销售费用里面的“薪酬福利”为1821.1万元,这一数字比2010年的906.9万元翻了一番;管理费用里面的“薪酬福利”则从2010年的3833.2万元增长到7039.2万元,几乎翻了一番;而从总体数据来看,2010年“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5030.1万元,2011年则为10258.6万元,翻了一倍多。
“公司员工增加了不少,所以支付的工资自然增加了”,对于薪酬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物价上涨,公司提高了员工的收入。2011年,公司员工人数从928人提高到了1412人,增加了52.16%。这其中,增加的大部分是研发人员,还有一小部分销售人员。所以,反映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是薪酬福利费用的增加。
如果说“两费”的增加源于人数增加的话,公司管理层公司的大增,则与公司净利润下滑超四成的事实格格不入。
数据显示,天喻信息的董事长张新访2011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 (税前,下同)为93.26万元,这一金额较2010年的53.16万元增加75%;董事、总经理向文2011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79.26万元,这一金额较2010年的47.86万元增加了65.6%;6位副总经理的工资也大幅增长,从2010年的33.2万元~45.21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63.26万元~73.26万元。
业绩下滑而工资暴涨,这一现象合理吗?这对得起股东的利益吗?
面对质疑,该负责人表示,实际上2011年的工资较2010年增长并没有那么多。主要是2010年业绩完成目标,于2011年发放了奖金所致。对于董事长逾90万元的年薪,该负责人表示,90万元中,有60万元是董事长工资,30万元是2010年绩效奖金。“如今2011年业绩不好,2012年高管从公司获取的报酬总额肯定是要下降的。”
律师再指招股书被篡改 公司否认
“我们一直关注天喻信息的问题,也向证监会反映过”,昨日,上海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周爱文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久前,他曾接受央视采访,直指天喻信息招股书涉嫌造假的问题。如今,面对天喻信息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他表示并不感到吃惊。
周爱文指出,早在天喻信息上市前,他就发现天喻信息的招股书(申报稿)和最终的招股书存在很多数据上的差异。据周爱文称,招股书被偷偷修改的地方多达30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在早先公布的招股书(申报稿)中,天喻信息200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76.2万元,而在正式招股书中,这一数字被改成了857.71万元,减少了4218.46万元。
“我们是根据证监会发审委的要求进行更改的,是正常的更改,不是篡改”,天喻信息相关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先前的数据和之后的数据都不存在问题,只是统计口径的变更。证监会审核的时候觉得后面一种会计处理更合适,所以就要求更改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招股书以及其他公告中对此并没有予以说明,这无疑增添了市场的困惑和质疑。
·相关新闻
天喻信息再遭原高管起诉
每经记者 赵笛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媒体和律师再次聚焦天喻信息业绩变脸、篡改招股书涉嫌造假上市之际,公司原高管王逸安再次将天喻信息起诉到法院。
实际上,早在天喻信息上市前,2011年2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就刊登了《天喻信息上市前陷股权纠纷 法院已立案》一文。根据原告王逸安的说法,他是天喻信息(原武汉华中软件公司)从主营CAD软件向IC智能卡产品转型的“最大功臣”。根据王逸安提供的资料,王逸安最早担任的是武汉华中软件公司的副总经理兼IC卡部部长。
由于天喻信息上市前遭王逸安起诉,其上市之路曾徒增变数。数据显示,天喻信息2011年12月28日就已经过会,但直到2012年4月公司才得以上市。据悉,该起诉曾一度让天喻信息的上市“停摆”,最终是原告的撤诉“放了天喻信息一马”。
日前,王逸安致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再次将天喻信息告上了法庭。对于年初的撤诉,王逸安很懊恼,他告诉记者:“天喻信息的董事长曾找过我,让我撤诉。并许诺一些条件。但上市后,都没有兑现”。
对于再次起诉,王逸安表示,其目的的依旧是维护权益,索要股份。对于索取股份的法律法规依据,王逸安表示,一是1996年5月15日颁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二是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快我校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校科产[1997]012号),这里面都提到了技术骨干持股的问题。
根据王逸安提供的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该法院已于2012年5月2日受理并决定立案审理王逸安的起诉。
“我们是收到了起诉书”,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王逸安再次起诉公司一事采访了天喻信息董秘江绥。江绥表示,他们的确收到了起诉书,并已经交由律师积极应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该诉讼,天喻信息并没有发布公告予以披露。江绥表示,公司以就此事与交易所监管员沟通过,该诉讼未达到须信披的条件,所以没有披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天喻信息目前的应对措施是对案件的审理提出 “管辖权”异议。王逸安表示,他的户口所在地是在海口,所以在海口起诉并不存在管辖权的问题。而对于为何不在事发地武汉起诉,王逸安表示,他认为,天喻信息背靠华中科技大学这样一个副部级单位,他对其在当地拥有的影响力表示担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