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表态,将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和额度审批速度。中国证券报认为,经过近十年实践,QFII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无论是从提高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还是从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改善来看,都已具备放宽QFII数量和规模审批的条件,QFII将很快迎来一轮大扩容。
QFII制度是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投资额度从最初的40亿美元提高到最新的800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有16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138家累计获批260.13亿美元额度。QFII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支生力军,积极发挥了“鲶鱼效应”。
中国证券报认为,目前,为加快金融开放,引入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QFII大扩容时机成熟。
首先,QFII大扩容是我国金融开放在一定阶段上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资本项目开放重要步骤。QFII制度实施近10年时间,是在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对外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实现可兑换情况下的一种制度性安排。随着金融开放步伐加快,我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中,更多境外机构希望投资我国资本市场。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项目开放已进入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QFII作为资本项目开放重要步骤,也应随之扩大规模。
其次,近期我国国际收支形势有所好转,“热钱”大幅流入趋势发生逆转,外部资金流入我国的压力整体上在减缓,从资金进出上看已具备加快审批QFII投资额度的条件。
回想QFII入市初期,恰逢我国外部资金流入压力最大的阶段,为缓解内部流动性和通胀压力,QFII进入A股市场脚步客观上受到限制。今年以来,QFII额度审批进度明显加快,截至5月16日,今年已核准38家QFII机构共计43.73亿美元额度,基本接近2010和2011年两年核准的投资额度总和。
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完善欢迎更多QFII加入。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比重较低,其中,QFII持股占股市流动市值比重仅为1.07%,参考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资本市场外资持股占25%-40%的情况,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引入境外资金具有较大空间。另一方面,近十年实践证明,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等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QFII对改进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框架、投资理念、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技术水平,以及提升境内托管行、券商的服务水平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国际化发展,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积累有益经验。
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对于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资金,以及境外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提供额度审批快速通道,在初投资额度规模上给予一定倾斜,提高上述QFII机构初始获批额度,并适当简化QFII机构外汇账户和人民币账户的管理流程。
中国证券报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放宽QFII资格和额度审批条件,包括研究修改QFII办法,降低QFII资格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放宽单个QFII最多申请10亿美元投资额度上限等,吸引更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此前,大多数QFII获批额度仅1亿美元,最高的瑞士银行也只有7.9亿美元,相对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日常的资金运作规模来说严重不足。近期有包括挪威中央银行、加拿大年金计划等在内的多家QFII向外汇局提出增加额度的要求。如果QFII单只额度上限得以提高并将额度用足,QFII总规模未来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不远的未来,规模有望放大到千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