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移动被指存“间谍嫌疑” 美国入市申请“卡壳”

    2012-05-11 01:4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中国移动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并非坦途。据外媒报道,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官员组成的“电信小组”正在考虑向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出 “前所未有的”建议,以“情报间谍嫌疑”为由拒绝中国移动的“入市申请”,后者于去年10月提出在美国开展中美两地长途电话业务、建设通信设施。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正在联系相关业务部门了解情况,并无其他回应。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事或会延缓中国移动跨国业务的进程,中国移动需要就此事作出自己的表态。

    中国移动被指存“间谍嫌疑”

    消息来源于最近的外媒报道。报道显示,该“电信小组”的影响力不弱。他们负责审核外国公司向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提出的申请,他们可以建议联邦电信委员会不要发放执照,但也可以要求签署一项协议来满足安全要求。

    中国移动去年10月提出在美国开展中美两地长途电话业务、建设通信设施。向中国移动颁发执照,意味着允许其使用美国的基础设施和因特网。但这被上述美国方面的“电信小组”认为,将使“美国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和网络数据便可以转移到中国移动所拥有的网络上,并让中国更加轻易地窃取美国政府信息及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

    “我们不知道信息会流向哪里,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更有美国国土安全部前网络安全高级官员发表言论声称,中国移动进入美国市场会令许多人感到担忧。

    美国方面的上述行为在中国业内人士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了。

    “美国的通信市场是中国企业很难进入的市场。”通信专家、《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杨海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类似的问题,华为、中兴等经常遇到。在他看来,随着中国通信领域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的进程加快,相比之下美国本土的一些企业则在走下坡路。美国方面反对的目的实际上是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同时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反对中国技术企业的进入,唯一的理由就是安全”。

    中国移动目前并没有对外明确表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其新闻部门,被告知已经知道此事,正在联系相关业务部门了解情况。

    公司跨国业务拓展受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在此之前,中国移动在海外发展道路上仅在巴基斯坦有较为明显的进展。2007年,中国移动以2.84亿美金买入巴基斯坦第五大运营商PakelLtd,该国成为中国移动海外扩张的第一个目的地。截至2012年3月,用户数由2007年初的92万增长到了1530万,位列该国行业第四位。

    中国移动海外扩张市场落后于其国内竞争对手。中国联通曾以成立财团的方式入股尼日利亚运营商,还在2009年与西班牙电信互购股份,并在近期双方进一步增持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先于中国移动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向两者发放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执照。两者目前都在经营中美之间的电话和互联网业务,且并没有被要求签署国家安全协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在2012年还计划推出针对频繁往来中美两国人群的专项服务,并有意向在美国购买或组建电信网络。

    中国移动显然不甘落后。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不久之前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除了在新兴市场寻找合适的机会外,中国移动也有意试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积极寻求合作目标。一度也有中国移动计划入股美国Wimax最大运营商Clearwire的消息传出。

    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移动在美业务拓展将可能受到影响。

    “主要影响的是其在跨国服务中与电信、联通的竞争力提升,这是中国移动近期投资的重点。”电信专家付亮对记者表示,从中国移动财报和近期高层对外发言可看出,其非常重视在国际出口、国际光缆以及国内骨干网上与两大对手的差距。进入美国,也属于这个战略中的一部分。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认为,此事或许会影响中国移动赴美发展的进度,但对其他海外的市场不会长生太大影响。

    尽管已经进入美国市场的两大运营商只是在边缘市场,开展一些基础业务,且欧美通信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短时间内扩大市场份额比较困难,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移动还是有必要去拓展。

    杨海峰认为,如果被阻止发放执照,中国移动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旦被阻止发放执照,中国移动是否提起诉讼?昨日中国移动新闻部门相关人士并未回答,根据该部门要求,记者随后就相关问题发送了邮件,不过,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基金观点:养老金入市资金量不足以托市

    下一篇

    原油期价连跌 成品油今年二次降价或“触手可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