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业绩下滑推动转型单店盈利模式 零售巨头加大“节能改造”

    2012-05-05 00:5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零售行业的拐点已经临近。国内零售巨头苏宁刚刚宣布了一季度利润下滑15.3%之后,另一家电零售巨头国美也在日前透露一季度利润将大幅下滑。“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商,行业降速都意味着被迫转型。”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零售行业的战略目标要转型为单店盈利模式的增长,但对于已经适应了行业增长带动业绩增长的零售行业来说,如今难逃转型阵痛”。

    为了应对转型,乐购、麦德龙、百思买等巨头加大了对于环保节能产品的采购力度。在行业普遍降速下,零售商们只有靠“精打细算”来参与市场竞争。

    零售卖场开始节能

    “为了节约运营成本,节能环保的产品已经可以在门店中发挥大幅降低能耗的作用。”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主办的第4届零售业节能环保研讨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据我们的统计,不同业态的门店通过节能改造之后,年平均的节能量在15.3%,其中大型超市年平均节能是17%,百货店是17.8%,专业店是10.3%。”

    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零售行业总额已经开始回落,2011年与2010年相比,实际增长降低了3.2%。而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预测,2012年消费行业将延续去年消费同比回落的趋势。

    “节能环保除了适应全球趋势之外,现在已经能真正让商家省钱,这才是使零售商们动心的原因。”第4届零售业节能环保研讨会上一位超市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如今在这一行列中,除了外资零售巨头的宜家、沃尔玛、家乐福以及乐购等身影,同时内资企业也开始下血本进行节能环保的改造。

    据红星美凯龙物业管理分中心总经理黄国俊介绍,以空调蓄冷操作来看,电价在峰区时是1元/度、谷区0.3元/度,国内店面一般操作为实时开机,即在晚上八九点钟(峰区)快速制冷,这段时间损耗也非常强烈。“一方面大量的电耗掉了,另外经济方面损失是蛮大的,目前我们普遍的操作是利用峰平谷的电价操作,在谷区制冷,峰区保温。”目前,红星美凯龙可以通过这一操作平稳省电30%以上。

    “外资零售企业在环保节能上走得要比内资企业快很多,”上述超市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领域是谁进入得越早越有话语权。”

    外资巨头加码节能环保订单

    如今面临行业降速,外资品牌向节能环保转型的速度远远快于国内品牌。根据《2011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中显示,国内近80%的企业节能环保实施处于基础层,14%的企业处于发展层,约7%的企业处于深化层。

    记者在环球资源(globalsource)太阳能及节能产品采购交易会现场发现,作为买家的外资零售商的身影开始增多。其中tesco乐购、百思买、利丰、麦德龙、CLOES、GE、FOLLIFOLLIE、松下以及三洋等多个品牌买家对于上游供应商提供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关注力度。

    根据环球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受欧债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大部分买家仍旧对于国内供应商提供的节能环保产品有加大购买力度的意愿。该份调查显示,50%的买家目前已在采购绿色环保产品;82%的买家将在2012年增加这方面的采购;65%的买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来采购该类产品。而作为环球资源主要的买家团队中,前十大零售商买家团队年综合采购量达到5300亿美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多个出口国将陆续征收矿石税 中钢企海外拿矿再遇阻力

    下一篇

    美支持将人民币纳入IMF一篮子货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