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钟舒 每经记者 杨可瞻
钟舒 每经记者 杨可瞻
你或许想不到,除了辛苦调研,认真听听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也能解析很多 “秘密”,比如,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不相信?请接着往下读。
关键词:收购、分红
最近,CNBC在对近期11场不同的美股电话会议进行语音分析后发现,“欧洲(Europe)”和“中国(China)”分别被提到70次和68次——这倒也不难理解,这两个地方经济增速下降所带来的需求放缓无疑让企业担忧。不过,有意思的是,“现金(Cash)”一词被高管和分析师们共提到98次,荣登高频词榜首。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标普500成分股公司中已有287家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其中有73%的公司业绩都超出预期。尽管来自不同行业,但无论是苹果还是可口可乐,这些盈利良好的大公司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巨额现金如何使用。
根据美联储今年3月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美国非金融企业(Nonfinancialcorporatebusiness)拥有高达2.233万亿美元现金。
“坐拥巨额现金的大型企业如今也正在考虑以发放红利和兼并收购的方式将这些资金利用起来。”任职于对冲基金RosecliffCapital的MichaelMurphy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事实上,CNBC的词汇统计也显示,高管们在会议中对“分红(Dividend)”和“并购(Acquisition)”分别提到了50次。
“账上的巨额现金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可思议的战略资本。”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谷歌的首席执行官PatrickPichette表示,未来谷歌会更好地利用价值巨大的现金。就在去年8月,谷歌以每股4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额约12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企业的巨额现金有很大一部分留在海外。以苹果为例,截至3月中旬,它拥有高达640亿美元的海外现金。但如果苹果要将这些海外现金储备转移回美国,则将面临着高达35%的税收。尽管苹果还未透露这笔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海外收购无疑是选项之一。3月16日,思科即动用其5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收购了英国付费电视软件开发商NDS。三天之后,全球最大的包裹快递公司美国联合包裹(UPS)宣布以51.6亿欧元(68亿美元)现金收购欧洲第二大快递企业——荷兰TNT快递公司。
“冬天”的一把火
美国上市公司不缺钱,但并不代表它们就愿意排队做收购。相反,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管理层更愿意将现金存起来。
彭博资料显示,在今年1季度,全球并购活动无论交易总额或数目均创过去12年来新低。今年第一季度,交易总额为1433亿美元,较去年4季度锐减68%。交易数目仅为1823宗,环比下降72%;从地区看,北美洲、西欧和亚太地区(发达)的并购活动均创下12年以来新低;分行业看,自2000年以来,并购金额最多的依次为电信(2.47万亿)、银行(2.02万亿)和石油天然气(1.82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绝大多数并购都发生在美国,且最大并购方也多为美国企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并购的活跃与否就成为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比如,2000年1季度,北美并购总额接近5446亿美元。但随着当时大量互联网企业倒闭,美国网络泡沫走向破裂;2007年2季度,北美并购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6039亿美元,同年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由盛转衰。如今,北美并购活动跌至“冰点”,但相比此前两轮低点 (2008年4季度和2009年3季度),美国经济都要好得多。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2.1%,明显好于此前两轮低点对应值-3.3%和-3.7%。
当前,美国上市公司是否准备将多余现金用于并购,对全球经济增长将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并购活动越活跃,表明公司预期经济前景越好,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这类交易能带来更多回报。另一方面,有效的并购本身可以壮大企业龙头地位,进而促进经济繁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1季度,全球并购活动平均溢价22%,这一水平已接近2007年25%的峰值。换句话说,部分企业确实愿意花大价钱并购,只不过这类交易还只是“非主流”。
对此,服务于对冲基金RosecliffCapital的MichaelMurphy表示,“大型公司都坐拥大量现金,要么采取收购,要么分红。但经济复苏本身可能会令很多悲观派吃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