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记者 王砚丹
近日市场传闻,4月23日下午,王亚伟在郭主席的一个会议上,大谈特谈银行股不好,坚决不买银行股,郭主席怒了,直接对王亚伟说:“你不懂。”此后,银行股在24日集体飘红,似乎在力挺郭主席。
上述事件是否属实暂且不表。但两位资本市场风云人物的针锋相对,却引出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到底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蓝筹板块,现在是否具备了投资价值?
银行保险跃跃欲试
事实上,2012年春天,大金融下面的四大子行业——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中,券商和信托已经依托金融创新的东风,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国海证券(000750,收盘价24.65元)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120%;信托中的陕国投A(000563,收盘价15.47元)虽是后起之秀,但4月以来上涨也已经超过40%。4月中旬以来,虽然沪指一直在2400点附近反复纠缠,但是银行板块走强已经渐露苗头。特别是在本周二(4月24日),即传言王亚伟和郭主席“交锋”的第二天,城商行带领银行板块发力上攻。当天北京银行最大涨幅近7%,收盘时涨幅缩窄至3.70%。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也各涨了6.78%和3.61%。
“保险四宝”虽然整体表现稍差,但也不乏亮点。最年轻的一只保险股新华保险4月以来已经上涨近20%,并创出了上市以来新高。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4月月涨幅也都超过10%。
研究员对银行股态度谨慎
“蓝筹股行情要深化,银行和保险的补涨必不可少。”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其实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和保险都有一些的创新空间;只是相比之下券商和信托的受益更加明显,它们的市值也相对更小,前期最受资金追捧也在情理之中。而银行与保险相比,保险可能更佳。因为从业绩角度来讲,未来几个季度保险的利润趋升,而银行业绩增速却是趋降。”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依旧是贷款利息净收入,在GDP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相对稳健的背景下,银行业很难维持前两年的超高业绩增速。另外,从2008年经济调整到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反弹来看,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将滞后于经济下滑半年左右时间,因此对资产质量可能恶化的担忧也将一定程度制约银行板块的表现。
广发证券研究员沐华则指出,“市场预期4月存款负增长,贷款增量也将回至7000亿左右的均衡投放水平。季报业绩刺激空间有限,银行股可能在大盘调整中获得小幅的相对收益。由于业绩预期同比增速趋降,且不良贷款存在反弹预期,银行股可能与大盘走势持平。因此现在如果持有银行股,卖了没必要;没有银行股的话,买也没必要。”
机构更看好保险股
“无论是银行股还是保险股,在现在的绝对价格和估值水平之下,看多还是看空的理由同样鲜明。看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因为估值水平已经步入历史底部区域;看空的原因则是五花八门,比如银行资产质量可能恶化、保险公司的证券投资具备不确定性等。但这些其实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博弈。”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对记者如此表示。
这种博弈从机构在银行股、保险股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期间的进出就可以一窥究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最近半年已经有不少机构开始逐步加大对保险板块的配置。
刚上市不久的新华保险明显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一季度末至少有46家机构持有新华保险,其中新进10家,增持14家,减持7家。3月底公司股东总户数为6368户,较年初减少了2009户,户均持股数达到2.49万股。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被基金所占据,其中只有华夏成长和交银施罗德成长减持了119.23万股和148.99万股,其余8只基金全部是新进或是加仓。
因四季度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导致2011年年报业绩大降的中国人寿,去年四季度偏偏吸引了许多机构资金入驻。截至12月31日,151只基金合计持有中国人寿3.54亿股股权;持有中国人寿的基金家数有90家。
相比保险股,机构对银行股分歧更大。从上市银行以及机构自身的定期报告汇总数据来看,去年至今,机构资金、特别是基金一直在银行股中频繁进出。去年民生银行因史玉柱的力挺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机构在其中也倒腾得厉害。截至2011年年报,持有民生银行的基金家数多达254家,但其中增持的只有46家,减持的则多达69家。
保险二季度将迎业绩拐点
事实上,与银行业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业绩高增长相比,“保险四宝”要逊色得多。受累于权益类资产减值,国寿甚至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了45.48%、29.43%的同比下滑。2011年年报表现最好的新华保险也在一季度时净利润同比减少35.73%。
但业绩暂时的波动并不影响研究员乐观的判断。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就明确指出,“去年四季度以来净资产持续反弹,这是行业走出底部的前导信号,预计二季度后继续处于回升通道。盈利方面,随着证券投资累计浮亏的消化,二季度寿险业业绩将迎来拐点。而在基本面走出底部的同时,寿险业的估值处于历史低点,行业复苏值得期待。”
不过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指出,尽管行业研究员对保险股的业绩和投资收益基本一致看好,但这还是建立在A股不会出现暴跌的基础上。“如果再出现像去年四季度那样的暴跌,那么保险股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包括偿付能力等,又将重演。”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