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温州民间借贷中心开张 首单月息1.6%

    2012-04-27 01:21

    随着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借贷中心)昨日(4月26日)开业,温州规范民间融资、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每经编辑 高翔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上海    

    高翔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上海

    随着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借贷中心)昨日(4月26日)开业,温州规范民间融资、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该借贷中心由温州市金融办交付给鹿城区金融办承办,在鹿城区率先试点,由鹿城区工商联牵头22家鹿城优质民营企业(会长级企业)主导组建,以公司化形式运营,注册资金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宜信等4家机构成为首批入驻的融资中介。华东公证处等一批配套服务机构的入驻,则使借贷双方在借贷中心内完成所有手续成为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借贷中心的第一单,被85后创业大学生、在温州市区经营数码生意的个体户主胡苏亮拿到。他用一辆价值17万元的轿车作抵押,借款5万元,期限1个月,月息1.6%。

    所有手续在此办完

    根据鹿城区金融办提供的材料,借贷中心主要为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综合信息汇总及发布、借贷登记备案等综合服务,并通过相应的进驻机构,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资金供需撮合以及融资信息、第三方鉴证、资信评价、信用管理、金融产品经纪代理、融资担保等专项服务。

    首批入驻的4家资金中介机构,分别是宜信、普信(人人贷)、速贷邦和温州本土的攀远经济信息。一些网络P2P借贷公司也前来洽谈入驻事宜。

    除了资金中介,借贷中心还邀请公证处、资产评估公司、资产登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银行等服务机构入驻,以打造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

    目前入驻的配套服务机构有华东公证处、浙江高策律师事务所、温州华正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温州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鹿城合作银行等。

    速贷邦营销总监宗永亮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以前,完成资金配对后,双方还要跑房产局、公证处等部门。该中心建立的目的,就是所有手续都在里边办完。”

    借贷中心的服务流程为:一是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民间资金供给信息;二是通过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信息配对与对接;三是安排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见面;四是协助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办理借款手续并登记备案;五是为借贷双方整理资料、归档,向主管部门备案。

    将引入第三方支付

    本月初,借贷中心的网络系统建成。

    据鹿城区金融办介绍,客户可在网络上登记资金需求。借款人首次登录注册后,可自行选择一家或几家机构。提交需求后,可在网络上查看业务进度。

    该网络平台建设有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网络平台与物理中心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民间借贷双方关系缔结的规范,防止一旦出现风险,资料缺失、信息无处查询等弊端,便于司法机构快速处理;另一方面,便于监管部门了解民间借贷的实际发生情况,随时掌握利率变动趋势、资金流向、违约情况等。

    谈到借贷双方的网络信息安全,该负责人表示,系统采取多层级加密和防火墙架设,客户个人信息安全性可得到充分保障。除主管部门外,借贷信息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不会向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布。

    据悉,该系统二期规划中将引入第三方支付,实现资金监管功能,便于借贷客户直接通过网络实现资金划拨,所有资金在银行内封闭运转,保证客户资金走向(资金划付出借时间与金额等情况、利息情况、还款情况等)在中心平台上留痕,也便于主管部门更精准掌握实际发生的借贷情况。

    半公益性质之惑

    借贷中心的盈利模式是,向会员机构和进场机构收取一定的场租费、服务手续费,不过在第一年免收租金。这样的公司化运营方式,使宗永亮认为借贷中心带有半公益性质。

    如何协调借贷中心的公益性和民资股东的天然逐利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借贷中心采取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体现其并非强制机关,的确,资本天然有逐利性,但企业并非不可以从事公益事业或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关键是借贷中心不能滥用其权力谋取不当利益”。

    实行民间借贷备案,势必涉及个人部分财产信息公开,造成部分人(比如参与放贷的公务员)不愿来中心备案。对此,黄震建议,中心要吸引更多人,需要做好的工作是通过自身服务提高吸引力,提供增值服务,让一部分人愿意来登记备案。登记、备案和财产信息公开是不同概念,个人信息如涉及隐私,中心一定要加以妥善保护,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不得泄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季度经济图景:灰色基调下的宏观调控路径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