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传说已久的稀土专用发票将提到5月份试行。
日前,媒体报道称,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江铜)已接到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计划,从2012年5月1日开始推行稀土专用发票。
昨日 (4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稀土行业的当前格局为推行专用发票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已不止一家稀土企业收到上述通知文件。
不过,稀土发票是试点推行还是全国推行,目前并无官方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稀土发票的推行无疑会断掉很多私挖滥采者的生计,于是,这一群体通过转向其他形式继续大肆偷采。
推行发票消息频出
蹊跷的是,稀土行业协会对这一文件并不知晓。昨天,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稀土专用发票是税务总局统一施行的,协会目前还未收到相关文件,“它(发票)什么时间具体推行没告诉我们,如果说有国内企业收到了文件,那就按照收到的时间具体办理了”。
此外,曾被外界认定稀土专用发票试点之一的内蒙古地区,目前尚无实际动静。同日,赣州红金稀土、包钢稀土证券部及其国际公司人士均称,目前没有收到上述相关通知文件。
上海有色网分析认为,稀土行业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专用发票的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稀土行业环保整顿初见成效,300多家稀土企业有88家通过了环保部初审,现有15家确定通过环保核查,41家正在公示。如果41家企业全部通过核查,将有56家稀土企业环保达标,占通过初审企业的2/3。
而据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内已经不止一家稀土企业收到上述通知文件。“江苏国盛今天说也收到稀土专用发票的通知了,是税务总局下达的一个消息,也是说五一以后开始具体实施。”每天参与稀土调研分析的百川资讯分析师杜帅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记者当日并未联系上江苏国盛以获取更多信息。
杜帅兵分析称,“从目前已收到文件的稀土企业看,以推行稀土发票进行的稀土专营已经不再局限在上游原材料环节,估计所有稀土相关产品都能开票。”
据悉,稀土专用发票具体实施办法是,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对稀土相关产品进行加密,企业须先获得对应产品密码,才能开具该产品发票,企业开具发票时需提供产品详细名称,以及单位、纳税人登记号、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便于有关部门对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情况进行监管。
虽然专用发票有了更严格的新规,但从文件内容看,这种实施并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即所有以前可以开稀土增值税发票的都可以开专用发票。“这样的话,相当于专用发票出来后,只要换一套设备,换新的票本,就可以继续开,跟之前情况差不了太多。”杜帅兵说,如此来看,稀土专用发票的出台近期影响不大,对过量开采等的把控效果需重新评估。
不过,在部分人士看来,此举或是国家“有意为之”。
同日,有大型稀土企业高层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稀土专用发票在个别企业推出后,后续工作还会进行,“先把稀土专用发票推出去,再慢慢根据专用发票施行情况进行调整,做一些限制或者改变,比如XT密码、开票资质企业,这些后期都可能逐步明确。”
私采者大施腾挪术
据悉,推行稀土专用发票的主要目的在于监控国内稀土的流通情况,监督稀土企业是否有出售不合规产品、是否通过非正规渠道销售稀土产品,从而遏制稀土盗采和走私。
上海有色网分析师韦赤善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试点的地区来看,轻稀土将会先被拿来开刀,“先从轻稀土下手,在专用发票试行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先易后难,最终达到稀土专用发票全国推行的目的”。
对此,稀土门户网CNREE评论员徐少功对记者称,稀土发票的推行意味着产品贸易将正式纳入国家税收法律体制,对于严重的私采盗采现象是一个沉重打击。但目前看也会有一个缓冲期。
有接触过私采者的行业人士反映称,“稀土发票推出后,再想搞私采就很难了,这些私采者认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趁这段时间,必须赶快囤’。”
同时,私采者的手段也会变得更加高级和隐蔽。有报道称,目前,私挖滥采者已转移到宁夏、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继续获得非法采矿权开采稀土。而在南方,由于资源分散,湖南、广东、江西、广西、福建5省,预计私采现象近期将升温。
在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看来,如果稀土发票暂时先在内蒙古和四川推行,两地私挖滥采者会呈现三种状态。“首先转移生产产地,牟取高额利润;其次通过地下交易的方式,拉动稀土交易量的增长;第三,两地私挖滥采者会利用推行的时间空隙,以多种形式加快对稀土资源的掠夺,通过外销等形式实现利润增长。”苑志斌分析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稀土协会最新了解到,稀土协会目前正在进行系列调研,其中就包括对稀土专用发票制度效果的调研。
但对于稀土专用发票能否彻底根除非法采矿现象,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表示,需要实行一段时间再总结经验教训,“专用发票是试点推行还是全国推广,因为没有收到具体文件,不好评价。”他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