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苏宁易购放言“价格战”电商行业竞争格局剧变或揭幕

    2012-04-10 01:1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蛰伏了一冬的电商市场将再起波澜。苏宁易购昨日向媒体称,苏宁易购今年锁定的目标是300亿元,而2011年苏宁易购的销售额为59亿元。苏宁易购向媒体透露,“苏宁易购总部将奠基,凭借其采购规模、成本集约、资金后盾三张王牌或能够形成20%的价格战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这无疑是苏宁易购向对手发出的“挑战书”,是面向淘宝与京东商城的正面叫板,“此次苏宁易购发动的价格战,可以看成B2C行业大洗牌的先兆。”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分析。

    低价抢占市场份额

    就在苏宁易购发起价格战的同时,电商行业的涨价潜规则也被曝光。

    2010年以后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整个电商行业重新洗牌,之前“烧钱”的电商们,不得不开始收缩成本以备资本寒冬,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众多电商企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消费者购物习惯容易产生变化,但不可否认,价格依然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远远大于配送时间、页面访问速度等用户体验因素,以低价积累起来的用户群并无绝对忠诚度可言。

    李斌告诉记者,苏宁易购此番所打的价格战是基于自身经营实力和能力的判断,苏宁易购拥有的“全球采购规模”、“成本集约”和 “现金储备”三张王牌或为其赢得近20%的价格下调空间。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从去年第四季度的电商市场收入份额来看,天猫商城(Tmall)占比39.9%,京东商城占比14.7%,而苏宁易购的占比为2.4%。2011年全年来看,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天猫占比35.7%,京东商城占比13.0%,苏宁易购占比2.4%。尽管与行业前两名尚有差距,但是苏宁易购近期连续不惜血本地“砸广告”,正好说明了苏宁易购希望借价格战一搏的意图。

    另据苏宁易购人士透露,苏宁易购将在4月18日-20日三天打响全网价格战,“除了上述20%的价格战空间以外,机票酒店预订和酒类频道即将上线;还有易购总部将奠基,这将确保易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与之相配合的是苏宁易购“翻五倍”的销售目标。据苏宁相关负责人透露,易购去年实现了59亿的销售规模,迅速跻身中国B2C行业前列,“今年苏宁易购已经明确了冲刺300亿的销售目标”,要实现这一高速增长目标,利用价格战手段切割现有市场蛋糕,截流新增网购用户,成为苏宁易购的必然选择。

    与国美线上开战

    显然,2012年希望通过价格战快速抢占市场的并不止苏宁易购一家。

    不久前,国美在宣布国美网上商城进驻当当网的同时,也透露了其低价策略。

    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微博称,国美网上商城入驻当当网,还没有大规模促销就比其主要对手价格便宜了600多元。李国庆说三洋(洗衣机)XQG65-F1029W洗衣机,当当价1959元(容量是6.5公斤),比某网站便宜639元。

    同时,国美网上商城还透露,当当国美电器城所售商品保持与国美网上商城价格同步,将引入第三方价格监测机构,密切监测全网价格,确保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当当国美电器城实行全网最低价。

    这一策略与苏宁易购不谋而合。

    据李斌介绍,苏宁易购依托线下合计近2000亿的采购规模,令其在3C家电领域比目前的主要电商企业拥有8~10%的采购价格优势,这与很多电商企业不得不靠多重代理供货,甚至还要去门店抢购“特价机”来维持线上低价形象的处境可谓天壤之别。

    与传统电商的资本寒冬相比,拥有线下庞大实体规模的苏宁易购与国美网上商城,其资金实力正是打价格战的支撑。

    据2011年报显示,苏宁电器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38.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5%;营业利润64.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21亿元,同比增长20.16%。苏宁易购实现销售收入约59亿元(含税),位居国内B2C行业前三甲。

    苏宁易购在2011年实现了盈利,这在电商行业实属少见,同时苏宁易购也是行业前十中极少数没有吸收外部投资的,相对其他电商动辄十几亿数十亿的亏损额,苏宁易购无疑更加拥有和国美从线下打到线上的底气。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分析道,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之一苏宁强势进入B2C领域之后,依托其庞大的采销规模、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遍布全国的门店以及仓储、物流后援等优势,很有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颠覆B2C市场的竞争格局。此次苏宁易购发动的价格战,可以看成B2C行业大洗牌的先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茅台葡萄酒公司侵权案终审 四款产品外包装设计被判抄袭

    下一篇

    “亚洲沙发大王”状告成都家具企业案二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