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巴曙松:借他山之石推中国利率市场化

    证券时报 2012-03-12 08:50

     

    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美国和日本都先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渐进过程,先银行间再存贷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路径。

    本栏目将分两次刊登巴曙松博士《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探讨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和时机选择问题,下篇请见3月19日《中国基金周刊》。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资金的价格更多交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的过程。中国自1996年以来,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应当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与主要经济体推进利率市场化时期的基础条件相比,当前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已经基本具备。

    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放松利率管制。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也都放宽或完全放开了利率管制,掀起了全球性利率市场化的浪潮。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利率是自由化的,大萧条后,以“Q条例”为代表的利率管制开始引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金融脱媒现象严重,迫使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规避利率管制,而利率管制下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下降,也使得美国金融当局意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放松大额可转让存单为突破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放开大额存单、大额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并先后颁布了《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和《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在1980-1986年间遵循从大额到小额,从长期到短期的原则逐步放开利率管制,最终于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整个推进过程持续了差不多10多年的时间。

    日本对利率的管制始于1947年的《临时利率调整法》,此后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利率管制体系,当时日本的货币市场品种单一,国债只能由各大银行购买。二战以后日本推行低利率政策以维持国内金融体制的稳定。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但各大商业银行无法长期承受国债的低利率,因此后期大部分国债被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回收,这样就使得国债货币化,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造成通胀压力。由此引发了日本国债利率市场化的需求,到1978年日本大藏省首次以公募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促成了国债发行和交易的利率自由化。以国债利率自由化为突破口打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先河,此后日本的利率市场化采取了先国债、后其他金融品种;先在银行间实行市场利率,后在存贷利率中实行;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直至1994年10月日本基本放开全部利率管制。

    从发达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身诉求,也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在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暴露之后的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美国和日本都先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渐进过程,先银行间再存贷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路径。

    在各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也不乏有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这样的失败教训。通常而言,宏观经济的稳定程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金融机构的改革以及公平竞争环境、银行监管机制的有效性等都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时机选择所应考虑的宏观层面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微观层面成熟的微观金融机构的硬约束等也是重要的要件之一。

    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够开拓出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契机为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释放增加出口,实现储蓄多元化配置的同时分散过于集中的利率风险。成熟的金融市场也是形成均衡的资金价格和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是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只有在健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才能够为商业银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能够使商业银行有条件根据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情况和本身的经营情况参与市场竞争对资金合理定价,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够培育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为利率市场化打好基础。

    以市场化的金融创新作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动力。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金融创新。美、日实施利率市场化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引进带有市场化性质的新存款和贷款品种来推进。其次,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金融创新在客观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同时也成为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美、日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创新以规避利率管制从而改善存款不足的困境,使得利率管制逐渐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实质上起到了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作用;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承受利差缩水和利率风险加大的压力,通过金融创新则可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实现金融资产的多样化来化解各种风险,能够很大程度上化解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所承担的成本。

    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微观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看,市场主体的认可和接受、完善的银行风险定价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以及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并且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等都是利率市场化成功所必备的微观基础要件。例如,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利率波动而增加银行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在成熟的微观机制建设基础上,商业银行拥有风险定价及风险管理体系应对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波动风险,同时风险对冲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促使其主动管理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风险。(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上一篇

    右侧交易机会犹存

    下一篇

    希腊“换债”获高参与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