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破八”不要紧 政策、资金力挺A股

    2012-03-10 01:2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目标调低至7.5%,这是GDP增速自2005年以来首度不再“保八”。此外,报告将2012年货币供应增速预期设定为14%,这一预期值较之前年份大幅下降;而4%左右的CPI预期则显得中规中矩。GDP、M2、CPI三个重要数据将如何左右2012年的流动性,对股市将是阻碍还是推动呢?

    另外,本周股市也出现了一个必须关注的事件,即监管层加大了“炒新”打击力度。这一政策比养老金入市更切近,市场认为这是在引导资金流向蓝筹股。

    因此,2012年GDP“破八”,好像已关上一扇门;但政策与流动性或将为市场“打开一扇窗”。

    /宏观隐忧/

    GDP“破八”震动市场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速调低至7.5%,这是2005年以来的GDP增速目标首次不 “保八”,这一消息一度造成全球资本市场震荡。调低0.5%真的让市场这么担忧?

    全球股市短线下跌

    3月5日,就在国内GDP增速预期“破八”消息公布之后,晚间开盘的欧美股市开始下跌。而到了3月6日,欧美主要股指更出现大阴线杀跌,意大利富时MIB下跌3.39%、法国CAC40指数下跌3.58%、德国DAX30指数下跌3.4%,美国三大股指跌幅也都超过1%。值得注意的是,纳斯达克中国指数3月5日、6日分别下跌2.36%、3.76%,跌幅遥遥领先——全球市场对国内GDP“破八”担忧可见一斑。

    更直接的反应是在商品市场。3月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铝、沪金、沪铜产品齐头下跌,螺纹指数、橡胶指数也在盘中跳水,并于3月6日继续走低。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出现跳水,铝、铜的大宗商品价格更是连续下挫。

    最受影响的自然是A股市场,3月5日当天10点之后,沪指冲高回落,随后一直被均线压制逐级走低,收盘时跌幅0.64%。3月6日,沪指低开低走,一举下破5日、10日均线,收盘跌幅1.41%。

    市场担忧实际增速下降

    “如果以前还是在朦胧地担忧经济下滑,现在是2012年经济下滑的可能基本被落实”,昨日(3月9日)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GDP不“保八”的说法超出了市场预期,就在3月5日之前,不少机构还很肯定,今年的工作报告内容将重点谈及如何保增长,对GDP预期“破八”或许连想都没想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底,经济数据的趋弱就引发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增速在2009年之后下降是没有悬念的,而去年对高铁、核电的压缩则进一步影响了投资增长。虽然2月份国内PMI为51.0%,较1月的50.5%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假日因素,经济下滑是否趋缓仍待观察;从消费来看,CPI虽然出现回落,但未见消费提振经济的明显迹象;而在出口方面,1月我国进出口月度同比增速呈现出大幅回落并由正转负的态势,出口同比下降0.5%,进口同比下降15.3%。有分析人士预计,2月出口同比增速或将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8.56%,或跌至18.7%。

    华泰证券分析师崔红霞表示,外需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增长的抑制性影响仍然存在,而进口环比的趋弱显示国内经济仍处于放缓态势之中,内需仍未见明显反弹回升的迹象。

    实际上,对经济下滑的进一步担忧也可能体现为对政策放松越来越 “绝望”——甚至放松预期有破灭迹象。

    “当政府已经认可7.5%的GDP增长后,政策放松就难了”,上述投资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市场相信在经济数据不佳,通胀稳定的情形下,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这是6月底、10月底反弹的基础。如今,一旦没有政策的实质性“给力”,后市的反弹就需要新的动力了。

    /数据解析/

    GDP与股市关联不密切

    GDP“破八”真的能够对市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2012年股市是否会因GDP增速调低为7.5%而再现熊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历史数据发现,仅从数据来观察,GDP增速高低与股市的涨跌没有必然联系。

    背离率高达4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1991年以来的GDP数据与沪指年度涨幅进行比较后发现,GDP增速与股指涨跌关系不大。

    1991年来的21年间,GDP增速与指数涨跌联系最紧密的年份仅有两年,分别是2008年的大熊市和1992年股市建立之初的大牛市。

    数据显示,2008年的GDP增速为9.6%,较2007年的14.2%猛降4.6个百分点——这一GDP增速的降幅是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2008年沪指也出现了历史最大跌幅,全年下跌65.39%。

    而在1992年,GDP从前一年的9.2%猛升至14.2%,增长高达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沪指涨幅高达166.57%。

    2008年和1992年中,为何GDP增幅与股指涨跌“相得益彰”?分析人士认为,对2008年而言,是因为当年全球遭遇了严重的金融海啸,无论是实体经济、金融体系还是资本市场都受到严重冲击;而1992年则属于股市建立初期,市场大幅波动有其偶然性。

    而若剔除上述两年的极端情况,其余年份GDP增速则与指数涨幅关系不大。记者统计显示,在21年间,有9年既出现了GDP增速加大而指数下跌的状况,也出现了GDP增速放缓而股市下跌的情况,上述情况占比高达43%。

    比如2009年GDP增长9.2%,较2008年的9.6%有所下降,但是当年沪指上涨了79.98%;1999年GDP增速为7.6%,较1998年的7.8%有所下降,但当年沪指则上涨19.18%。1996年、1997年,GDP增速连续两年下降,但股市却连续两年上涨,涨幅分别为65.14%、30.22%。

    又如2010年GDP增长率从前一年的9.2%增长至10.3%,但沪指却在当年下跌14.31%;2004年、2005年GDP增速连续两年扩大,但是股市却出现连续两年下跌,跌幅分别为15.4%、8.33%;2002年GDP增长率从前一年的8.3%升至9.1%,但当年股市却下跌17.52%。

    另外,即使出现GDP增速与沪指涨幅同向增长的状况,但增速比例也不协调。

    比如1998年GDP增速为7.8%,较1997年的9.3%下降1.5个百分点,但当年沪指下跌了3.97%;而在2001年,GDP增速为8.3%,较2000年的8.4%仅下降了0.1个百分点,沪指却下跌了20.62%。

    由此可见,GDP增速的高低与股市的涨跌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也不能肯定地说2012年GDP预期为7.5%一定会对股市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师:增速调降短空长多

    很多人都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为何经济增速与股市涨跌从数据看没有存在紧密联系呢?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分析人士给出的答案是:GDP增速放缓不代表所有行业公司都丧失了增长,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担忧有点过了”,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认为,从过往年度的执行情况来看,每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8%的目标。由此可见,预期7.5%并不是说实际增速不会高于7.5%,甚至不排除超过8%。

    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林鲁东则认为,增长目标调低从短期看对市场有负面影响,但长期构成利好。他认为,首先,经济增长目标并非首次调低,2004年目标仅为7%,在当前环境下,7.5%的增长目标是比较务实的,不必过度反应;其次,增长目标降低更有利调结构,仍然是短期负面但对中长期有利;最后,较低的增长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放松,地产政策将出现“紧平衡”。

    “实际上,GDP降速有利于结构调整,更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更有利于股市的上涨”,昨日,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认为,一方面,经济增长目标的调降并不意味着今年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他预计今年的GDP实际增速或仍在8.5%~9.0%之间,乐观估计或在8.9%;另一方面,市场担心GDP下降后,A股整个盈利增速都会下降,从而导致估值重心的下移。比如天相投顾分析师仇彦英就计算指出,若国内生产总值为7.5%,且物价同比回落至4%,则对应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0.36%,将出现负增长。

    “但过度担忧也是没有必要的”,上述私募指出,在以往历史上,GDP增长更赖于出口和投资,如今出口受制于海外经济的不景气,而原有的高铁、房地产等投资需要放缓,经济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预期,相当于把更多的资金、精力放在新兴产业等方向,“也许建设等投资放缓了,但更多的高科技产业会强大起来,股市还有理由悲观吗”?

    /资金流向/

    通胀有望续降 流动性或转好

    在GDP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另两个重要的数据预期,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预期为14%,居民消费指数CPI预期为4%左右。笼统来看,这两个数据均与钱有关。那么2012年的流动性支持股市上涨吗?

    M2预期值与实际增速不同

    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为14%,这一数值较2010年工作报告提出的16%降低了2%。一时间,降低的M2预期也令部分市场认为对2012年流动性产生担忧。

    数据显示,14%的M2低于2009年以来的预计值,而若以此与实际值相比较,14%的M2增速也是2000年以来最低的,2000年的M2增速为12.3%,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难道2012年的M2将成为1991年以来的第二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比1991年以来21年的M2数据发现,预计值低不等于最终数值会低。而如此低的M2预期,似乎对股市还是件好事。

    比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M2为17%,但最终M2实际增速是为27.7%。这表明市场释放的资金大大超出了预期。在此情况下,当年股市出现大涨,沪指涨幅高达79.98%。

    又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M2为17%,但实际上全年的M2增速为19.7%,小幅超预期。虽然2010年的股市下跌了14.31%,但这一跌幅是在2009年大涨的背景下出现的,而2010年下半年也出现一波大涨,应该也有M2增速因素包含其中。

    相反,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M2为16%,但最终M2为13.6%,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沪指全年下跌21.68%。由此可见,如果年初对M2增速预估较低,而最后实际增速又超出预期,市场往往会因实际流动性充沛的推动而上涨;相反,若年初对M2预估较高,而实际增速低于预期,则股市多半会因此下跌。如今,M2增速预期又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是否能给股市再次带来一个利好呢?

    2月CPI创近20个月新低

    再来分析2012年CPI增速目标定为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2005年以来,CPI最终数据较年初的目标值共出现3次下降、4次上升。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4%左右,但最终CPI为1.8%,大大低于预期。当年沪指虽然整体下跌8.33%,但也创造了998点的历史大底;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3%,但最终定格于1.5%,这一利好也造就了股市历史上第二大上涨年份;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4%,但当年的CPI出现1991年以来的第二次负值(1999年的CPI为-1.4%),即-0.7%。当年凭借着M2超预期达到27.7%的双重利好,沪指涨幅高达80%。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3%,但最终CPI为4.8%。虽然CPI超预期,但处于大牛市中的股市依旧获得大涨,但涨幅缩窄,且于当年见顶6124点;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4.8%,但最终数值为5.9%,当年股市出现大熊市,下跌65.39%;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3%,但实际值为3.3%,小幅超预期,当年沪指下跌了14.3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CPI目标为3.3%,但最终录得5.4%,当年沪指下跌21.68%。

    从历史数据可知,首先,CPI年初的目标值与最终实际值往往有差距,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其次,从数据关联看,如果实际值低于目标值,则股市多半会上涨;实际值高于目标值,则股市多半会下跌。

    那么,2012年的CPI是高于4%还是低于4%呢?最新数据显示,2月CPI涨幅为3.2%,创近20月来的新低,两年的负利率时代宣告终结。

    流动性指标预期较好

    如果说单看M2、CPI数据或过于单调,且无法更有效地反映市场流动性的话,用“M2-GDP-CPI”(以下简称流动性指标)这一指标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资金面多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1991年以来的GDP、M2、CPI数据统计显示,1994年、1995年,虽然M2增速高达30%,但CPI增速同样在20%左右,因此,流动性指标值分别只有-2.7%和1.5%,故股市连续两年下跌。

    又如2006年、2007年,流动性指标值分别为1.5%、-2.3%,按理说这表明市场缺乏资金,但由于2007年GDP高达14.2%,为199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2006年CPI仅有1.5%,经济景气、通胀稳定,因此这两年股市大涨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2011年流动性指标值实际只有-1%,流动性匮乏可见一斑,股市也下跌了21%。

    现在,2012年M2预期为14%、GDP预期为7.5%、CPI目标值为4%,据此推算,流动性指标预期值则为2.5%。这一数值明显高于2011年的-1%,且高于2006年~2008年3年间的数据。

    分析人士认为,正如历史规律所示,M2的最终数据极有可能会超过14%,而CPI也有可能低于4%。如果GDP不是无过于超出预期,流动性指标值最终高于2.5%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流动性果真复苏,显然对市场构成利好。

    /政策引导/

    “远交近攻”护蓝筹

    既然GDP“破八”不一定是股市的利空,而流动性暗潮涌动又有可能演变成股市的利好,那么对今年股市可以整体性看好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迹象显示,GDP“破八”至少不会是蓝筹股的噩梦,因为监管层正努力通过“远交近攻”的手段,将资金从小盘股引向蓝筹股。

    远交:鼓励养老金入市

    自古兵家就有“远交近攻”一说,早在郭树清主席上任伊始,便采取了“远交”策略,首当其冲的便是鼓励支持养老金入市。

    2011年1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来获取收益。他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这“对市场、对机构、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随后,证监会又出台政策鼓励大股东增持。包括持股30%以上的股东增持锁定期从12个月缩减至6个月、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9.9%后可在一年内继续增持2%而无须要约收购等政策都鼓励了产业资本增持。

    由此可见,监管层正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这一导向首先建立在整个市场氛围的把握上。

    近攻:打击新股炒作

    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对于证监会来说,养老金入市、大股东增持等政策只能是“鼓励”和“建议”,因为这样的决断不是证监会一家能说了算的。

    如果说养老金入市和大股东增持等是“远交”的话,对题材股、新股炒作的打击,则属于“近攻”。

    自从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对 “炒新热”、“恶炒ST股”、“恶炒小盘股”等现象的打击也就随之出现。

    一方面,监管层加大了对内幕交易的打击。从西南证券高管季敏波涉嫌“老鼠仓”交易案到保荐代表人秦宣涉嫌内幕交易案,再到阳光私募国贸盛乾伙同个人陈杰“抢帽子”操纵市场案等,企业高管、保荐人、私募等股市各个阶层的内幕交易者无一能逃脱“天网”。

    此外,近段时间以来,随着行情转暖,新股炒作愈演愈烈,本周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新股炒作的打击力度。

    3月7日晚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的通知》,对新股上市首日出现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的;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的等情况予以临时停牌。随后,3月8日上交所也发布了类似的通知对新股炒作予以打击。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稹指出,深交所此举在于抑制新股炒作,停牌要求相当严厉,新规执行对于新股的首日涨幅会有所压制,效果可能会逐渐体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两日的行情看,防止新股炒作的新规似乎暂未起到太大的作用。相反,新规造成了最后3分钟资金疯狂推高股价的局面出现。

    不过,正如华泰证券分析师程艳所言,虽然遏制新股炒作的效果尚待观察,但监管层已经开始思考此举对整个资本市场格局的影响,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情。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更多的监管措施会出台。

    政策引导资金流入蓝筹

    无论“远交”还是“近攻”,政策目前都指向了鼓励资金流入蓝筹股。

    在“远交”方面,养老金入市,实际上就是鼓励长线资金流进蓝筹股。郭树清在建议养老金入市时给出的参照系是社保基金。郭树清指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0年~2010年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年均9.17%的收益率,值得其他的机构和资金学习。显然,社保基金是不会去炒垃圾股的,蓝筹股是必然选择。

    鼓励大股东增持同样更偏向于支持蓝筹股。从整体情况看,小盘股更多是限售股解禁,大股东增持的可能性不大。而作为蓝筹股,大股东常常会在股价过低的时候进场“护盘”。在12月份以来的产业资本增持潮中,中国神华(601088,收盘价27.07元)、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7.54元)等蓝筹股的大股东增持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近攻”方面,对“炒新热”、“恶炒ST股”、“恶炒小盘股”的打击似乎不会停止,资金从小盘股、垃圾股中逐渐外流,并流进蓝筹股或将是必然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目前只是从口号上鼓励投资蓝筹股,未来有没有进一步扶持蓝筹股的政策出炉呢?这也是市场正在期待的事情之一,因为只有“口惠”而没有实际的“甜头”,蓝筹股也是不能博得市场一致认同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个股炒作渐入佳境

    下一篇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