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打破垄断 银行应降利减费反哺实体经济

    2012-03-08 01:33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企业界和学界的代表在谈及上述问题时,强调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打破金融资源垄断的格局。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要求显得更具针对性。简单来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最主要体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上;其次,银行以中间业务为名的收费服务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企业界和学界的代表在谈及上述问题时,强调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打破金融资源垄断的格局。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现在一边是老百姓、储户辛苦攒钱存进银行却成了负利率,一边是企业要承担很高的贷款利率。银行获取了普通老百姓的钱,又从企业那里获得很高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制造业的利润5%~10%就很好了,银行(贷款利率)要高出很多。”在谈到银行高利润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浙商开放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程惠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个问题国家要管理,因为银行是垄断带来的利润。应该有政策,比如银行超过20%的利润要上交,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有些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8家上市银行公布2011年业绩快报,其中,民生银行 (600016,SH)和华夏银行(600015,SH)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深发展(000001,SZ)更是增加60%~70%。除此之外,浦发银行(600000,SH)增42%、光大银行(601818,SH)增41%、宁波银行(002142,SZ)增40%、南京银行(601009,SH)增39%、兴业银行(601166,SH)增38%。截至去年三季度,多数上市银行净息差已升至2.5%上方,一些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甚至超过3%。16家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介于18.82%~43.37%之间,均值为31.2%。

    “现在的银行金融机构真有本事赚这么多钱?政府要考虑引导,因为再这样下去,企业、老百姓都有情绪。去年企业都在亏损,银行还要赚那么多的钱。企业如果走向死亡,银行还有机会发展吗?”谈到融资成本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显得有些激动。在她看来,可以建设更多的定位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把区域内的金融服务做好。

    多重机制促银行“不偏心”

    实际上,对银行服务不满的更多是中小型、微型企业,因为与大企业相比,它们在与银行的对话中更为弱势,议价能力也更低。

    “其实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完全可以帮助企业融到资金。现在政府融资平台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占用银行额度,使得中小企业更难贷到款。”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温州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颖颖认为,如果把银行资产业务做大了,银行就可以受客户之托,通过资产管理,把客户理财的钱借到企业那里去,这样有些额度就可以腾出来给小企业。此外,让理财投资渠道畅通,也可以把没有投资渠道的钱吸引过来。

    除了这些依靠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方案,程惠芳还补充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从法律上保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机会均等。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额度均等,而是不论大小规模的贷款都有金融机构来满足它,“如果有大量的中小银行,有竞争格局,那么(贷款)利率就会降下来。”

    银行盈利目标应切合实际

    面对“银行利润高”的指责,不少来自银行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则表示“委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行业完全靠高利差实现高利润这个说法不太符合事实。他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体是2.5%左右,与世界上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相比,这个利差水平也是偏低的,或者是不高的。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银行业需要结构调整,需要摆脱过多依赖存贷利差维持自身发展的局面。

    尽管如此,一些银行基层网点回避监管,巧立名目的收费仍然加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

    “确实有个别的网点,个别的人,盲目地推销中间业务,甚至还有的银行总行也有问题,设立了考核指标,把中间业务搞得有点乱,一提起中间业务大家想到的就是巧立名目,乱收费。”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一次讲话中,对银行混乱的收费现象也提出了异议。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今年议案中就有关于银行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建议。他的议案包括降低银行贷款利率,让利给企业;减少个人业务服务性收费,让利给老百姓;解决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等。“首先银行不要将盈利目标定在非常不切实际的高收益、高利润上,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委员支招小产权房:部分纳入保障房

    下一篇

    政协一号提案的“一号”建议:拓宽民资投资渠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