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地方金融风险苗头显现 要整体监管政府“搭台”

    每经网 2012-03-06 09:47

    地方金融监管缺失还存在专业知识、专业手段的缺乏,也缺乏金融专业人才。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从去年民间借贷风险的暴露,到今年担保行业问题的凸显,地方金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迅速的发展当中也积累起了不少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市场不断呼吁,要放宽民间资本对金融的进入,不过,在地方金融监管的缺失方面,却很少引起市场的深度探讨。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的这一份看起来让同行有点“小失望”的《关于规范地方金融发展建议》的提案,还是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在民盟小组会议期间,谢卫专门抽出时间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谈及地方金融监管目前存在的理念薄弱、职责不明、监管缺失的问题时,体现出了他长期身处金融界对风险的敏感性,以及对风险监管的深思远虑。

    面对地方金融监管缺失的问题,他在上述提案当中建议,地方政府要树立金融风险监管的理念,地方政府应当从金融机构逐步退出,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做好良好金融环境的“搭台”工作。同时,地方金融监管应有整体监管的理念。

    地方金融监管缺失暴露

    NBD: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有较多篇幅的提及,这方面和您的提案也有接近的地方,您提出地方金融监管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谢卫:政府工作报告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方面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地方金融的回顾和总结。实际上,地方融资平台是第二轮地方政府利用金融资源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最早是信托公司,现在已经有了相关的清理和规范。

    到了2008年,一种新的方式就是融资平台,又可以让地方政府通过地方金融来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目前地方政府除了融资平台外,还有比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方面,政府可能都有干预或者有股权的参与。

    然而,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现在很多地方对担保、小贷公司等进行批准了之后,没有对风险性进行较为充分的考虑,也缺乏足够的行业监管,因此,这些公司越发展越多,风险的积聚也越来越大。我也是通过深度的调查,才提出了这个提案,也是呼吁要关注地方金融的监管。

    NBD:目前地方金融监管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谢卫:目前,地方金融监管主要是理念没有形成。当然,地方金融监管缺失还存在专业知识、专业手段的缺乏,也缺乏金融专业人才。银行业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建立并形成了目前良好的制度,现在地方金融到底怎么监管,还缺乏理论上的支持。

    政府要转为金融“搭台”

    NBD:您在提案中提出,金融资源应该有整体监管的理念,那您认为,地方金融的监管是否应该有中央或者全国性的监管机构出台统一的监管政策?

    谢卫:对。这个可以由国务院或者发改委牵头把规则定下来,比如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把风险指标做下来。这个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又有监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现在地方金融苗头性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确实要转变观念,金融是经营风险的,是国家全局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设更多的的金融机构,有没有考虑到风险也在积聚,地方金融的风险不会控制得很好。国家的整个架构设计方面是需要一些转变,准金融业态应该要有一定的监管。

    另外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设立还是要控制,需要先制定一定的市场规则,形成一定的规范,再准入这是比较好的。地方政府要充实监管力量,要制定监管规则。

    NBD:您也提出,政府可以逐步退出金融机构,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您觉得在地方金融中,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谢卫:地方政府是应该逐步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从金融机构股权中逐步退出来,做一个监管者,做“裁判员”。

    政府要为地方金融的发展环境“搭台”,只要创造环境,资本最终是逐利的,但是也追求安全下的逐利,如果金融环境不好投资也会很害怕。这个意识地方政府是需要的,金融泡沫被挤掉,对地方经济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引进民间资本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个标准,因为金融的股权需要稳定,需要一个品牌和诚信的建设,民间资本在这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持续性。金融不是一个垄断行业,他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特殊行业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不是谁都能够办金融的。地方政府可以有限度参与,前提是好的金融环境,好的风险把控能力。

    地方发债可推动政府透明度

    NBD:提起地方金融,目前允许地方发债的试点正在推广,您怎么看待地方发债的前景?

    谢卫:我在2009年就提出了地方发债的问题,当时也被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地方政府发债,这不单单是一个金融措施,其中也涉及到增加政府透明度的问题。

    地方政府发债,首先是要有信用评级,也就意味着当地的信用环境要好,如果信用环境不好,债务不会有人来买。同时发债要审批、预算,并按照企业发债的要求去做到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也可以加强地方政府的预算机制。

    上一篇

    政协常委黄代放:民企的“野生区”生存环境在恶化

    下一篇

    保利恒大领衔降价 开发商无奈以价换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