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3家,居中西部首位。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外资企业的加速落户,带动了外国机构的迅速跟进
三、主动推进多层次多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分享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多区域合作是我们面临的新兴机遇。促进区域合作,形象地讲就是“入伙”,就是积极参与进去,谋求共赢发展。近几年来,四川把加强区域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泛区域合作、国际区域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同周边省区市的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对接长三角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强化川渝两地“一家亲”的历史观、“一体化”的发展观,主动推进务实合作,共同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巩固和深化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成果,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对口到全面、重建到发展的转变。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合作交流取得重大突破,四川已成为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对台交流品牌最多的省份,港澳物流、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向四川转移已具有一定规模。
坚持拓宽视野、敞开大门,在世界舞台上广泛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聚集发展要素,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积极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促成新加坡与我省共建新川创新科技园重大合作项目,努力建设中国西部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密切与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开通了成都至班加罗尔的国际航线,引进维布洛等印度软件公司进驻四川。同时,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四川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时代前沿的发明创造,使四川更加主动、更为全面地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汇聚之地。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坚持“共办、共享、共赢”的原则,突出“专业化办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拓展”的方向,不断提高西博会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努力搭建西部和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广阔平台。近五届西博会累计签约投资项目2.6万亿元,贸易成交额7000多亿元,贸易签约额仅次于广交会。西博会不仅万商云集,而且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热情参会,成为了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有力提升了四川和整个西部地区的开放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四、实施外资外经外贸“三外”联动,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国内外重大产业加快向西部加快转移,西部地区外贸出口、利用外资所占份额持续增加。四川坚持“三外”联动,把引进外资与促进外贸、加快外经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发展外向度不断提高。近年对外贸易呈现出“高于全国、优于西部、逆势增长”的显著特点,201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近500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外贸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显著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跃居全国第九位,服务贸易也有较快发展。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3家,居中西部首位。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外资企业的加速落户,带动了外国机构的迅速跟进。美国、德国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进入四川的外资银行已有12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已有12家,均居中西部首位。通过重大装备出口带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去年实现营业额突破50亿美元,“走出去”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外贸易是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四川经济的外向度还相对较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要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适应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启动实施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境外营销网络构建、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三带动”的外贸创新发展战略。坚持把外向型产业培育与成渝经济区“深化内陆开放试验区”建设、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国家推动战略性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选择培育一批外向型产业园区。坚持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抓紧构建“走出去”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具有四川特点的对外经济合作体制机制。
五、着力优化发展软硬环境,为全面开放提供坚实保障
开放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推进四川全面开放,首先要破解交通不畅、物流成本高、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瓶颈。着眼提升内陆开放合作条件,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打造便捷的交通物流硬环境,优化高效的政务服务软环境,创造和发展竞争优势。
着力破解“蜀道难”,加快开放通道建设。我国向东开放靠海港和船舶,向西开放要靠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我们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变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全省铁路、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已居全国前列,成都双流机场已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拉近了四川与外部世界的时空距离,对推进开放合作、发展通道经济创造了条件。要继续加快向西向南国际大通道和口岸建设,特别是以泛亚铁路建设为契机,形成连接华南、贯通亚欧的大陆桥,开启新的南北“丝绸之路”。同时,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面向全球打造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物流链条,构建加快融入世界的综合交通体系。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政务服务水平。通过近年来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海关通关效率从2008年的12.5小时缩短到0.5小时。四川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和创新创业的商务环境得到普遍认可,国内外客商一致认为,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震后的四川更加安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四川全面开放,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扩大开放的大环境。要重点培育国际化的商品市场、人才市场、金融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构建功能齐备、城乡统筹、开放有序的市场服务体系。要强化开放型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增强承接和承载能力,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内陆的外来投资首选地。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