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先生称招工一年比一年难,90后工人先问工作几小时,累不累,最后问工资。很多人发了工资就开始玩,用完了再来上班。
“这招工是一年比一年难了。原来工厂满员是600名员工,现在才300名。原本能排两班作业的车间,现在只能排一班。”说起现在工厂的用工情况,钟先生可谓是一肚子苦水。
钟先生在广东省惠州市拥有三家生产PCB(印制电路板)的工厂,每周要往返于深圳、惠州两地,接订单谈合作。“用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从2005年时的10%上升到现在的20%。”钟先生表示,但工人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批工人了。“现在很多90后的新生代工人,招工的时候首先问你一天工作几小时,工作累不累,工作环境怎么样,周边配套设施齐不齐全。最后才问工资。”更让钟先生感到无奈的是,“很多人发了工资就开始玩,用完了再来上班。反正现在工厂区一年四季都在招工,上午辞工,中午转一圈,下午就能找到工作。”钟先生透露,现在很多同行都处于亏损状态,等于是替工人打工。
“亏损归亏损,工厂还是要继续运行下去。毕竟要养活这么多人。”在江门市经营着一家牛仔裤代工厂的吴先生如是说。关于用工成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工人的基本工资是2000元,社保及各项费用加起来要500元,包食宿的开销也要300多元,这样算下来,“养一个工人每月2800元是跑不了的。”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设备更新要求,以及海外客户越来越低的订单报价,都在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吴先生说,现在外贸纺织业流传着这么一个自嘲的段子,“工人面前是儿子,政府面前是孙子,外商面前是傻子。”明知会亏损,但吴先生还是不得不接下订单,开动机器,“毕竟有单接总比闲着要强。”
不过,即便是这样,吴先生也没有打算把工厂迁到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内地。除了离海关太远、物流落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而内地没有。“就拿牛仔裤来说。拉链、染料、扣钉、布料,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我的厂迁到内地了,别的厂没有一起过来,那一个巴掌也拍不响。”吴先生说,行业越来越不景气,自己去年就萌生退意,如今退意已越来越浓。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林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