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储粮涉足食用油终端市场 今年计划投放20万吨

    2012-01-11 01:18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日前,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载体,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正式进军国内食用油终端销售市场。按照中储粮油脂公司规划,到2012年,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将超过2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12%。

    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目前控制国内小包装食用油零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储粮涉足小包装食用油,将会有利于稳定食用油价格。

    此外,对中储粮而言,每年20%~30%的库存轮换,生产包装食用油也是消化手段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其中,我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加工及食用油供应被跨国粮企控制,中国每年消费的2000万吨食用油中,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

    中储粮油脂公司总经理刘建民表示:“2010年国产大豆为1500万吨,进口大豆5250万吨。外资企业从进口到加工几乎实现了一条龙,可以说垄断了中国的油脂市场。”

    作为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载体,中储粮日前公开称涉足品牌食用油市场的消息,或成为我国粮油安全战略的重要方式。

    “今年计划投放20万吨自有品牌食用油,这只是很小的数量。公司希望在5年之后达到10%~15%的市场份额。”按照中储粮油脂公司规划,到2012年,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将超过2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12%。

    卓创资讯行业分析师赵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储粮涉足小包装食用油,将会有利于稳定食用油价格。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发改委两次约谈益海嘉里等大油商,要求企业暂缓涨价以缓解CPI高企的压力,并向几大油商定向出售了部分菜籽油和大豆。但主要食用油品牌还是在2011年9月前后涨价。中储粮方面认为,如果以终端产品的形式控制市场价格,效果将会好很多。刘建民表示:“我们可以供应较低价格的食用油,以体现价格宏观调控的职能。”

    根据规划,中储粮的食用油将先从基层农贸市场入手,逐步向大型商超发展。“中储粮对食用油这块没有大的盈利目标,因此价格会略低于其他品牌。”中储粮油脂副总经理王庆荣介绍。

    相关分析师表示,除了来自政府的宏观调控需求外,对中储粮而言,每年20%~30%的库存轮换,生产包装食用油也是消化手段之一。

    据中华油脂网统计,自2010年12月3日以来,国家共举行26次临储移库大豆竞拍,累计销售782.11万吨,实际成交1.61万吨,成交率仅为0.21%。

    赵雪认为,中储粮参与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将有利于临储大豆的轮换,对频频流拍的临储大豆而言,中储粮将会是其一个不可忽视的加工主体。

    由于中储粮在收储和抛售大豆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轮换补贴,因此在进军食用油之余,市场也担心其利用低价优势控制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储粮的动向透露出未来国家粮油调控政策执行或将由以中储粮为首的国企担当,或将不会再出现国家向多家粮油企业轮换油脂的局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抄底”奢侈品制造领域 潍柴收购豪华游艇巨头法拉帝

    下一篇

    去年顺差收窄14.5%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