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兴产业是必争之战略高地

    2011-12-31 00:07

    经济学家 马光远

    不管欧债危机如何发酵,全球经济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将处于衰退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对策层面已经做好了长期过冬的准备,这从他们在危机时刻悄悄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就可见一斑。

    从2008年至今,发达经济体在手忙脚乱应对眼前危机的同时,几乎都出台了着眼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美国在2009年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和《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工程产业、航空产业、电动汽车、纳米技术产业、智能电网等产业;英国也在2009年出台了《构筑英国的未来》的计划,准备在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突破;而日本提出了《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重点发展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和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将信息、生物和材料三个领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俄罗斯、韩国等也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

    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不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何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都已意识到,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周期已伴随着危机爆发而宣告结束,全球都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高地的问题,以便在后危机时代产业的重新洗牌和分工中占据制高点。欧美在反思多年来过度消费模式的同时,已开始了回归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谁能在未来全球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主导权,谁就将成为全球下一轮经济增长执牛耳者。对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决定未来竞争力的不是这几年的经济增长,而是能否在未来产业布局中抢得先机。

    对于中国而言,紧跟国际潮流,制定自己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不仅是国际竞争需要,更是调整自身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中国粗放式和资源耗竭型发展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已无优势。以制造业为例,虽然中国制造业份额已超过20%,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从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制造业附加值看,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德等制造业强国,甚至落后于俄罗斯和印度等“金砖四国”的其他国家。要改变这种劣势,唯一路径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这七大领域又确定了23个重点发展方向。

    当然,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从政策扶持到真正形成产业优势需要很长的周期,我国要想在一些领域获得真正的战略优势,一方面取决于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投入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确立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否能立足国情发挥比较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一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国情决定了我们传统的制造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做强传统制造业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不同于传统产业,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全球目前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因此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必须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首要目标,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技术跨越,更遑论占领制高点;三是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最担心的就是各地一哄而起。比如目前已有18个省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这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国家层面的规划和统一引导很重要,但也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四是要处理好政策协调和配套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新兴产业支撑体系。要综合运用金融、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形成完整的政策链条,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12欧洲危机猜想:欧元区向左 欧盟向右

    下一篇

    助推结构转型 2012新兴产业全面启航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