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年底、政策底、市场底,三个底汇集到了2011的结尾,反而让投资者心中有些没底。
年底本该是收获的时刻:发个年终奖、评个先进,是对一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来年工作的鼓励。
不过,对于股市而言,2011的年终总结却异常难动笔,似乎比2008的大熊市还要难。
2008,股市跌得够凶了,在救市政策下,来年自然风调雨顺。
2011,沪指不过下跌了21.48%(截至12月23日),只能排在历史第三。说2012年上涨或下跌,似乎都能够找出充分的理由。
2300点的政策坚守已告一段落,能否肯定这就是政策底,确实很难说。
汇金增持的疲软、市场反应的黯淡、政策远景的飘渺让多头很不自信。在IPO融资没有丝毫收敛的情况下,中国平安又抛出260亿元的可转债,让人不由得想起了2008。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这一消息重创了原已经见顶的A股。尽管中国平安后来并未在A股实施增发,但上证综指还是从4914点一路暴跌至1664点。
在当前这一股市寒冬下,你不“添薪”也就算了,却反而还来“泼水”。原本脆弱的股市神经哪承受得起这样的调戏?
如果将市场底部的形成用加减法来考量,政策底形成过程中的利好显然是“加法”;在市场底形成的过程中,若出现过多的利空消息,显然就属于“减法”,它势必会延后市场底的出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在2000年以来的年底行情中,股市共有三次处于上涨过程中,四次处于顶部区域,两次处于底部,两次处于下跌中继中。
这些历史经验中,和2011年底的情况稍有相像的有4个年份,即底部区域的2002年和2008年;下跌中继的2001年和2004年。
庆幸的是,若我们坚信历史上沪指年线不曾有过连续三根阴年线的情况,那么下跌中继的2001年和2004年可以排除(因为随后的2002年、2005年的年线为阴线)。2002年和2008年那种12月的最后一周,最迟不过1月份,形成市场底的情况正向我们招手。
当然,这些只是基于历史经验的一点憧憬而已,就如我们在年终总结中要对来年的工作进行一番规划一样。雄心抱负自然少不了,具体能实现多少,又有谁知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