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鼓励多元化 让金融机构“竞争”服务企业

    2011-12-23 02:4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芮    

    每经记者 杨芮

    话题缘起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等地就当前经济运行及走势进行调研时指出,金融机构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该是伙伴关系。金融机构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二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而总的来看,商业银行还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改革应该把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作为重点。

    日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也曾表示,金融业是服务业,服务于工商企业,为制造业和各类其他的第三产业服务,如果金融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各种二、三产业,金融就是中心。如果金融业不能很好地为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那么脱离了这个服务的轨道,当不了中心,就变成了泡沫,变成空心。总的一句话,工商兴、金融兴,工商企业不兴,金融倒。

    如何看待金融业与企业的关系?如何发展金融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每日经济新闻》邀请三位经济学者解读以上问题。

    银行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NBD: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38亿元,同比增长35.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对于这样的数据,民生银行行长洪崎12月初在一论坛上说:“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从某种角度上说,银行和企业是不是利益共同体?

    张茉楠:这个利益共同体,更多是针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如何共同做大的问题。金融业代表金融资本,实体经济代表产业资本,从现在整个资本流向上看,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而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胀压力,使得企业产出的利润率很低,信贷资金也起到了压低使用成本的作用,信贷资金无法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更多地流向了虚拟经济,包括金融资本主导的一些领域和垄断性行业。这就使得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互相形成一个利益切割,而非共同体。虚拟经济中衍生出利润,产业资本没有真正受到金融资本的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即使有钱做实体经济也很难,更多的是流向房地产,炒作各种商品。这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定位的问题。

    冯兴元:金融机构要通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来获得更大的回报,多家金融机构相互竞争,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多头竞争,倾向于表现为绩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回报越多,说明金融机构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这是值得鼓励的。而现在我们金融机构多元化是不够的,市场准入是有限制的,应该通过核准制来替代审批制,可以分为两级核准制:如果是新设的金融机构,限于省内运行的,由省内金融管理当局来核准即可;如果是跨省运行,由全国性金融管理当局核准。核准的概念是预先设置一套透明的、最低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政府没有权力拒绝金融机构的设立。如果这么来做的话,很多企业或者个人是可以互相联合来开设金融机构。由于有这样的机制,大量的民资可以被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中,像银行、小贷公司,都可以通过核准制设立。

    中国目前的情况不是缺钱,但是我们的大量资源和资金,都属于“死资本”,或者“半死资本”,没有配置到回报率最高的地方去,也就是没有成为“活资本”。市场配置机制不完善,资金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让竞争性金融市场秩序发挥作用,正规金融和准正规金融在利率市场化后,即便利率有所上升,也能大大提升平抑信贷可得性,同时自然平抑民间金融的利率和缩小运作空间。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才能降低。

    张俊伟:当前银企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看待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在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困难,银行应该着眼长远,全面、冷静、准确分析企业(乃至行业、地区)发展前景,区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产品有销路、发展有前景,只是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应通过贷款展期、甚至追加贷款额度的办法,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以强化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下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奠定坚实的客户基础。

    大型金融机构要下移服务

    NBD:商业银行应怎样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

    冯兴元:目前全国已经新设了100多家专门向小微企业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金融分支机构,这是中央鼓励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银监会也在鼓励改善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对这些贷款资产的监管比以前更为量身定制,比如说不良贷款容忍度要放宽,以前不良贷款容忍度为零,不符合市场规律,若按市场规律,100笔贷款中难免会有1~2笔贷款损失。这种放宽不是放宽金融纪律,而是回归了对金融规律确认,是重新构建务实有效的金融纪律。

    大型金融机构要为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服务,就要“下移”其服务、分支和贷款发放权。只有分权才能强化信息对称性,加强利用大量有关借款人及其项目的局部信息。此外,金融机构内部激励和制裁机制要健全,机构内部要改善其管理,一定要提供良好的正向激励,尤其是对一线的信贷员,包括晋升、职权、制裁,正向的激励尤为重要,不能够激励错乱或者倒置。

    对小微企业有针对性的贷款服务是值得提倡的,比如民生银行做得很成功,其小微贷款利息率较高,贷款量巨大。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要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要做到“三个下移”:下移其金融服务、下移其分支、下移其信贷发放权。

    金融服务不仅仅包括信贷服务,还包括储蓄、保险、贴现、担保、承兑、结算、转账、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理财业务,这些都是金融服务。好的金融机构现在要求是全能型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做“housebank”,也就是“管家型开户行”。这在德国很普遍,企业需要什么金融服务,它都能提供。当然,即便这类全能型银行提供一揽子、全能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仍然可以本着分业监管的原则来进行。

    张俊伟: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是典型的商业行为。和大型企业贷款相比,小微企业贷款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抵押物少,更多依赖经营者信誉;贷款数额小,平均贷款成本高等。在信贷市场上,规模不等的银行根据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在不同的领域开展激烈竞争,结果必然是大型客户向大型银行寻求资金支持,小企业向小银行(地区性银行)寻求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困难主要靠小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地要求其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不太现实的。近年来,为了解决小银行资金紧张问题,有关部门也曾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设立专门开发小企业贷款的机构和部门,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大型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

    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运行格局的变化,各商业银行都需要通过拓展小企业客户基础来强化其长期发展的基础。但我感觉,发展小企业贷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交易成本过高。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管理原因,例如:中介组织发展不足,中介服务费用偏高;对金融创新规制过严,难以开展业务创新;小型金融机构进入门坎高,数量偏少,迫使大型银行直接开办小额贷款等。应通过完善市场结构、完善金融监管,逐步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破垄断搞活实体经济

    NBD: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是不是给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 “新36条”,带来推进实施的好机遇?

    张茉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推进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自己也面临如何做强做大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自身的内功和竞争力是无法跟大企业比较的,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如何落实好政策,出台更具体更细节、实施成本低的政策;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如何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不能是只是向国家要政策。

    而投资的作用还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得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和配套政策的推进,才能立体化的推进。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不乐观,投资者对投资会很谨慎,对收益率、利润率高于本行业的产业平均利润率,投资者才可能冒风险;否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承担风险能力较小,投资总额较小,动辄数百亿的规模是无法承受的。

    张俊伟:像铁路、市政、航空等领域,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市场准入门坎很高。破除市场准入门坎,就得设立新企业的思维模式(很可能市场竞争也不允许存在更多的市场主体),民营资本以参股方式介入到既有的市场领域中,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这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适当降低对大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为民营资本的介入创造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盘活国有资本存量和增量,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推动社会和谐。

    应当看到,上述领域也是政府管制很多的领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也对政府既有的管理和行业监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应当按照“非禁止即准许”的原则,清理、修改现有的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为民营资本的进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话记者

    杨 芮

    对话嘉宾

    冯兴元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俊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张茉楠 国家信息预测中心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叶檀:楼市无政策底 中国金融去杠杆急行军

    下一篇

    央行调查显示:22.9%银行家预期下季经济偏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