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资本增持潮再起 买套还是捡便宜?

    2011-12-10 01:2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经记者 赵阳戈

    12月入冬以来,气温骤降,股民的心情也是如此。在短短两个月内,去年7月创出来的2319点便接二连三遭到无情打破,大盘的表现也冰冻了股民的交易欲望。12月9日,市场仅以388.9亿元的成交额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不满,这一数字也创造了2009年以来新低。

    然而,就在股民心理底线被一次次打破的过程中,产业资本的增持潮却一直伴随左右,与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股民不禁要问:产业资本此时的大举增持,是主动买套还是在见机抄底?

    5月以来97家公司宣布增持

    12月以来,股市连日下挫,反而更激起了产业资本的增持欲望。12月3日美的电器(000527,收盘价11.65元)公告称,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于2011年11月23日~12月2日期间,共计增持了3384万股,占到总股本比例的1%,以12元/股的平均价格来算,耗资高达4.06亿元。下血本的不止美的集团一个,12月6日,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3.71元)计划用不超过6.1亿港元回购不超过约2.7亿股B股,回购价格不高于3.76港元/股。要知道长安汽车在抛出该方案之时,长安B(200625,收盘价2.68元)的价格还仅有2.26港元/股,这也直接导致了长安B接下来两天的涨停。就在人们还没从长安汽车宏伟的回购方案中回过神来,冀东水泥(000401,收盘价16.3元)12月8日的一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又披露了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600585,收盘价17元)自9月以来增持冀东水泥4574.35万股的消息,按照所披露价格,这部分增持动用的资金至少超过6.88亿元。不甘示弱的还有中百集团(000759,收盘价8.89元)新股东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者于2011年10月10日~12月7日,通过交易系统累计购买了中百集团3460.87万股,占总股本5.08%,此举更引起了市场对于中百集团股权争夺战再起的猜疑,以上述时间段的均价来算,此番增持的费用应该超过了3亿元。此起彼伏的增持,让市场有点应接不暇。

    其实,上述这些仅是冰山一角。追溯起来,产业资本的这波增持潮自5月底就已经开始涌动,最先撑起大旗的便是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9.66元)。5月27日,中国石油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在5月25日当天就动手增持了公司3108.47万股。而攀钢钒钛(000629,收盘价6.21元)的股东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也紧随其后做出积极响应,其不但在5月27日增持了上市公司145.55万股,还承诺将在未来12个月内,以不低于10.55元/股的价格继续增持,比例不超过2%。事后证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说到做到。在攀钢钒钛11月24日公告中显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在5月27日之后截至三季度末,又增持了约1427.38万股,而在这之后的10月份增持数为838万股,粗略算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增持成本应该超过了2亿元,不但兑现了承诺,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不但如此,除5月和12月,其他月份也有 “带头大哥”接龙增持大旗。巨灵数据显示,6月增持的“头把交椅”是鄂武商A(000501,收盘价15.8元),其第一大股东武商联及其武商联控股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武商联一致行动人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增持了2536.25万股。7月,长航油运(600087,收盘价2.11元)披露的控股股东南京油运完成3325.74万股增持计划,以及中国宝安(000009,收盘价15.83元)第一大股东富安控股增持1639.5万股来拉动人气。8月,青岛海尔(600690,收盘价8.7元)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的一致行动人海尔创投增持2679.94万股;上海医药(601607,收盘价12.44元)所披露的股东上海上实增持2174.24万股。9月,长江电力(600900,收盘价6.4元)披露的控股股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09年9月28日~2011年9月13日共计增持8.25亿股。10月,汇金公司出手增持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4.77元)、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17元)、农业银行(601288,收盘价2.59元)、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2.92元)四大行的故事,早已耳熟而详,因此市场还一度在10月12日以3.04%的涨幅拉出了久违的长阳线。进入11月,四川长虹(600839,收盘价2.35元)有着高管背景的四川虹扬投资,在2个交易日内购买自家公司股票高达2583.11万股,紧随其后的还有*ST金顶(600678,前收盘价6.39元)和方大特钢(600507,收盘价4.55元)的股东等,披露增持数分别为1553.09万股和1061.57万股。

    自5月以来共计有9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东增持的消息,增持数量超过了15亿股,数据显示这一阶段正处在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增持潮。

    历次增持表现不错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虽然股东们增持的热情不减,但从5月底至今,大盘累计下挫超过了15个百分点,如无意外,上述这些增持者大部分应该是处于浮亏当中。在越买越套的背景下,为什么这些公司仍然热衷增持?从过去的增持案例来看,产业资本往往都是最后的赢家。

    近年来最为著名的增持潮发生在2008年9月,当时的大盘从6124点一路下跌至1800点位置,汇金公司在9月18号宣布增持工中建三大银行。紧接着9月22号,中国石油大股东也宣布增持6000万股。随后5天左右时间,两市一下子涌现出了50多笔增持,再配合当时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等利好,大盘迅速作出反应,短短6个交易日便从1802点位置急拉到了2333点,累计涨幅达到19%,最大涨幅超过29%。其后的1个月尽管大盘再度下探至1664点,但也正是这个1664点,成为A股历史性的大底之一,随即A股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前期增持的产业资本虽然短期被套最终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波典型的增持潮则发生在2009年10月份。当时,受到IPO发行提速、创业板密集申购及工商银行迎来全流通限售股解禁等利空打击,大盘自2009年8月的3478点以来连续下跌并击穿3000点重要心理关口。就在此时,汇金公司再度出手增持,买入工商银行3007万股,增持建设银行1613万股,增持中国银行512万股,市场受此激发连续上扬,重返3000点上方。在那一阶段,中国联通(600050,收盘价5.17元)、西山煤电(000983,收盘价17.22元)、中国远洋(601919,收盘价5.76元)、国电电力(600795,收盘价2.53元)、中国建筑(601668,收盘价3.08元)等股东大手笔的增持也是贯穿前后。

    第三波则是2010年5月份,当时市场因受到股指期货推出影响,市场自3000点的高台跳水至2500点一线,产业资本迅即出手。当时共有近60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股东增持情况,合计增持总金额达到100亿元的水平,其中增持量和增持金额最大的是中国建筑,分别为2.95亿股以及11.56亿元,长江电力增持量也达到3亿股。与上述第一波增持潮类似的是,市场并没有马上见底,而是继续下探,1个月后的7月5日终于迎来2319点的阶段性重要底部,随后5个月指数涨幅则超过三成,产业资本在短期主动买套后再次满载而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2008年和2010年的增持潮起后,市场往往并没有立即见底,大约经过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真正触底产生反转,而今年市场距离10月汇金公司的增持已有大约2个月时间,产业资本的增持阵营又如此庞大,是否说明大盘距离真底不远了呢?

    还需等待政策明朗

    对于上述问题,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的答案是等待政策明朗。他认为,从历史上看,产业资本涌现增持潮确实会出现在底部区域附近,究其原因,在于公司自己了解公司价值,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认为估值遭到了低估,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底马上就会来临,指数会在底部区域有一段时间震荡,甚至再度下跌。“2008年就是例子”,张兆伟分析,今年的市场与2008年有几分相似,都是因打击通胀而导致经济下滑,汇金公司和其他产业资本也都集体出手,虽然目前距离汇金公司增持差不多有2个月,但就政策来说,目前却并不如2008年明朗。“现在我们只看到了汇金公司的增持,以及12月5日首次下调存准率,或许还有跌幅空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等待时机或是最佳选择。”张兆伟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两类出口企业受益 航空公司承压

    下一篇

    增持秀频上演 分清李逵和李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