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12月3日,在德班气候变化会议进行了近一周之后,面向所有与会者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谈判合并文本正式出炉。
据了解,这一文本提出了全球总的减排目标、各个国家的减排目标以及相应国家的贡献。文本强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有缔约方都应该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目标,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在长期气候行动中做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本增加了应对因减排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措施。此前,发达国家拒绝将这一条款放入谈判文本草案。
文本的通过也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称之为“会议取得的重要进展”,她认为,“如果大会能达成什么协议,这份130页的合并文本将是协议的基础。”
不过,这样一份集结了各方意见的文本并不完美。路透社指出,作为1000亿美元绿色气候基金的重要部分,外汇交易税收等问题并没有纳入合并文本。
绿色和平组织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这份文本将是未来气候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只是拼贴了各方意见,而要弥合观点的分歧,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谈判进程过半,但在《京都议定书》的存续以及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这两大焦点问题上,各方分歧并未真正弥合,僵局依旧。
非营利环境保护组织NRDC气侯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正呈现胶着状态,政治博弈不是时隐时现,而是处于白热化。
12月4日,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向大会提交了《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公平的碳预算额度。四国提出,不仅要看国别的二氧化碳总排放,也要看人均排放和历史人均累积排放,以求得公平、公正地解决温室气体累积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效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