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中国汽车市场从2010年整体销售增速超过30%、乘用车市场增幅达33.17%的“黄金时代”,到汽车市场增速不超过5%的严峻情形,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的例行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表示,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增幅预计较此前预测的5%还将有所下降。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预计,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正确过。”华晨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自主品牌困境、中级车市场混战、豪华车销量增速回落、新能源也才刚刚兴起,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显得颇为黯淡。时至年末,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安庆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汽车市场的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切并没有那么糟。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年之后回头再看,2011年,可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转折点”。寻找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长点成为行业重点。各级别车型的细分市场,三、四线城市以及新能源车型都成为企业战略投资、抢占先机的重中之重。
回顾2011:品牌价值决定市场
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豪华车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宝马、奥迪和奔驰分享了90%左右的豪华车市场份额。
中级车市场竞争激烈,北京现代、广州丰田、东风标致以及南北大众都推出了新车型。其中,以上海大众新帕萨特上市不足半年,达到月销量过万的成绩最为耀眼。分析认为,大众汽车的品牌溢价使得企业与经销商获得了巨大利润空间。
再观自主品牌市场,补贴政策到期之后,在缺乏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甚至价格优势的情况下。贾新光坦言,自主品牌“死掉”一大批是必然的,关键看哪些企业的资金链可以坚持渡过这一调整期。
祁玉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我看来,品牌是由核心技术、产品品质和服务三部分构成的。”他同时坦言,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而言,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与外资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著名汽车评论人吴迎秋在BMW中经智库论坛上表示,汽车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在积淀不够的情况下,很难谈及品牌价值和技术优势。因此,在品牌价值凸显的当下,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耐心和技术越发重要。
遥望2012:5%或成常态
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汽车销量数据,10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和环比双双负增长。具体数据显示,10月,狭义乘用车销量为94.94万辆,环比大幅下降13%,同比降幅1%。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在这一阶段,市场增速将低于第一个快速增长期,且市场选择将趋于理性,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成为全新销售增长点。
有分析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维持5%左右的增速,很难再出现前两年动辄30%以上的销量增长。
在此环境下,贾新光告诉记者,寻找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长点成为行业重点。各级别车型的细分市场,三、四线城市以及新能源车型都成为企业战略投资、抢占先机的重中之重。
“随着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以及‘第二辆车’的需求。消费需求和因此带来的市场结构都会发生变化。”贾新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豪华车企业看准中国高档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趋势,加速产能投入和新能源战略布局。同时,研发、车型以及零部件配套向中国市场的转移已成规模。奥迪宣布,坚持2015年前全系车型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同时宝马、奔驰纷纷制定了2015年达到产销30万辆的市场目标。一场豪华车企业的“圈地运动”在2011年已成规模。
中级车竞争已经白热化,受地震影响,今年日系品牌普遍表现乏力,本田、马自达纷纷下调销量目标。汽车分析师邢海芝表示,在中国二、三线市场,日系品牌仍然有较强竞争力。2012年,随着产能恢复以及战略更显清晰,日系品牌“卷土重来”或将出现。
而自主品牌方面,正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所言,中国汽车产业缺少耐心,无论做品牌还是做技术。所幸的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技术。祁玉民表示,产业政策应对自主品牌有所保护,但补贴车型消费,不如补贴在研发上。
当中国汽车市场告别了动辄30%以上的高增长,汽车产业的投机泡沫破灭,才是认真思考行业机遇的时候。正如潘家华所言,中国汽车行业的确面临巨大挑战,要重视核心技术研发,时间还来得及。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