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亿宝贝”华夏基金股权终出手 中信证券投资5年入囊115亿

    2011-11-10 01:50

    每经记者  徐皓  王磊

        截至11月8日,华夏基金股权第二次挂牌交易成功,中信证券转让的5份共计51%的股权最终落定。

        这场拖延长达三年,进入实质挂牌转让程序后仍一波三折的股权转让,使得华夏基金近两年时间被禁发新基金,只能“坐看云起”。

        然而中信证券在这场“拖延战”却成为大赢家,随着华夏基金价值的水涨,中信证券此次通过出售股权再加上历年来的分红,已经从华夏基金上获得超过115亿元(未扣除股权转让税费)的投资回报。

    5年投资获百亿回报

        此次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对价总计83.44亿元,相对于此前中信证券给出的资产评估价值75.63亿元溢价了10%。

        在受让股权的五家机构中,国资的四家企业所支付的对价等额,分别对每1%股份支付1.6亿元,而外资的加拿大鲍尔集团所接盘的10%股权则略有提价,以17.84亿元取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此次交易价格计算,华夏基金目前市场价值高达170亿元。这距离5年前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股权时的价格已经增加将近16倍。

        根据中信证券披露的信息,从2006年到2007年,中信证券陆续完成了对华夏基金的全部股权收购,共支付收购款9.4亿元。加之对中信基金(后与华夏基金合并)的出资和收购股权共计1.6亿元。中信证券对于华夏基金的投资资金总共为11亿元。

        中信证券入主华夏基金正逢中国A股市场的大牛市,华夏基金规模急剧扩张,其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登顶基金行业。

        而除了股权升值带来的巨额收益,华夏基金还堪称“红利奶牛”,其5年来对中信证券的分红之巨也在行业内绝无仅有。这或许也是中信证券为何拖延三年,迟迟不愿出售华夏基金股权的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历年中信证券公告华夏基金分红金额,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华夏基金共为中信证券贡献红利约32亿元,其中不包括中信基金未合并入华夏基金前贡献的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权出售的势在必行,中信证券2009、2010年度从华夏基金获得的分红占到五年来华夏基金分红总额的58%。

        华夏基金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华夏基金股东会批准将公司截至2009年底的可供分配利润全额分配给中信证券,金额高达11.52亿元。

        在今年6月,华夏基金向中信证券分配2010年度红利,派发现金红利6.967亿元——仍是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全部。

        为了应付对中信证券的大额分红,华夏基金近年来不断赎回自有资金自购的基金产品。而中信证券此次通过出售股权再加上历年来的分红,已经从华夏基金上获得超过115亿元  (未扣除股权转让税费)的投资回报。

    股权结构确保控制权

        未来,中信证券仍然居于华夏基金第一大股东地位,手握49%股权。余下5个小股东各持有10%、11%不等的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此次华夏股权分割出让的方案,也是饱含中信证券“深意”。纵观基金行业,极少出现华夏基金此种股权结构模式:大股东一股独大,小股东众多且股份分割细微。这样的股权结构也保证了中信证券在华夏基金的话语权和控制地位。同时,对股权接盘方资格的不同限定标准,也使得小股东结构多样化,并以实业背景为主。

        在第二次挂牌后,华夏基金最后两份各10%的股权最终由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摘牌而收入囊中。

        此前,华夏基金3份股权已由三家机构购入。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取得11%股权,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加拿大鲍尔集团(PCC)分别购入10%股权。

        在上述股东中,加拿大鲍尔集团和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是具有金融背景的大型集团。至此,中信证券所违规持有的华夏基金股权已经全部找到买家,只等通过股东大会的授权办理手续以及证监会批准。

        中信证券在华夏基金股权转让第二次挂牌中放宽了受让企业准入条件,这也使得此次接盘方中唯一一家国内民营背景的企业入围。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

    三基金经理调整“释放生产力”

        除开中信证券自身赚了十几倍的收益,对于华夏基金而言,股权问题的尘埃落定使得其基金发行业务终于将得以正常开展。

        此前,受制于大股东持股问题,证监会暂停华夏基金新基金的审批发行,公司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未有新产品面世。而其身后两大竞争者——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这两年均拼命比拼产品发行,今年以来已经各发行了6只新产品(不计算联接基金),首募资金过百亿。

        同时由于市场的低迷,华夏基金不得不面对资产缩水的现实,从2010年初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资产管理份额下降了259亿份。

        虽然目前华夏基金尚未上报新产品,不过对于基金经理的人事布局似乎已经悄然开始。

        11月9日,华夏基金同时发布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调整公告,对基金经理进行了“轮岗”式调整:严鸿宴卸任华夏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转任华夏红利基金经理,与谭琦、赵航共同管理。与此同时,赵航则从华夏经典配置卸任,华夏经典配置和华夏平稳增长由王海雄单独管理。

        基金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虽然对基金经理进行轮岗“换防”是华夏基金的惯例,不过从此前几年的情况来看,华夏基金进行年终考核的期限是11月末,基金经理调整通常发生在次年1月。在此时点进行集体人事调整颇为耐人寻味。

        此次调整后,基金经理赵航、严鸿宴的工作量均有所减少,基金业内人士猜测,不排除此次调整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华夏基金未来发行新产品留出人手。

    /同步阅读/从11亿到170亿

        2007年,中信证券收购完华夏基金100%的股权,共支付9.4亿元;加上对合并前对中信基金的1.6亿元投资,共花费11亿。而如今华夏基金股权市值已为170亿元,这笔投资赚了16倍。

        中信证券2005年年报披露,2006年3月27日,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受让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根据议案,公司将收购华夏基金40.725%的股权。其中受让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华夏基金25.725%的股权,受让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华夏基金5%的股权,收购总价款不超过人民币3.3亿元。

        当年中信证券受让了该部分股权,并协议受让了北京证券持有的华夏基金20%股权,并于2007年1月支付了款项。

        相关资料显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8亿元人民币,截至2006年年底,华夏基金总资产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营业利润1.14亿元;管理资产规模为727.33亿元,居市场第三位。

        2006年底,中信证券共持有华夏基金60.725%的股份,为此共支付款项4.65亿元,当年华夏基金未合并报表,以该部分股权按照权益法核算,确认投资收益2.6亿元。

        截至2007年底,中信证券已经收购完华夏基金100%股权,共支付收购款项9.4亿元。当年华夏基金纳入合并报表,向中信证券贡献利润7.9亿元。

        同年中信证券收购了中信基金剩余51%的股权,支付总价款1.1亿元,中信基金当年贡献利润9千万。中信基金于2003年成立,中信证券初始投资4900万占49%股权。

        资料显示,2007年底华夏基金总资产21亿元,净资产15.4亿元,净利润9亿元。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管理基金总资产超过2700亿元,位居市场第一。当年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合并也提上议程。

        资料显示,2008年底,华夏基金总资产21.8亿元,净资产17.5亿元,营业收入33亿,利润总额15亿元,净利润12.2亿元。

        2009年,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2009年年底总资产34亿元,净资产26.9亿,净利润11亿元,管理基金规模达2657亿元,为行业第一;当年基金管理费收入28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CPI逐月回落 政策见底意味着A股最坏时期已过

    下一篇

    新主席上任首把火证监会欲强化现金分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