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胜餐饮集团已于11月7日获商务部反垄断审查批复,获准以协议计划方式私有化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
每经实习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昨日(11月8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百胜餐饮集团已于11月7日获商务部反垄断审查批复,获准以协议计划方式私有化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
百胜集团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港币6.50元。公开信息显示,小肥羊目前已发行股本约10.32亿股,目前百胜拥有小肥羊集团27.2%的股份,收购完成后,百胜集团将持有小肥羊已发行股本约93.2%。百胜与小肥羊此次交易涉及金额约44.3亿港元。
此次审查获批,距离10月25日商务部发布反垄断审批延期的通知不到两周时间。
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富达国际持有小肥羊8.2%的股份,而百胜欲私有化小肥羊的交易需要至少获得75%独立股东的支持,这其中富达国际的态度至关重要。
私有化时间表未落实
百胜集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收购交易仍受限于各种前提条件,当中包括取得小肥羊股东的投票支持。一旦前提条件被满足,计划得以实施,百胜集团将经营和管理小肥羊的业务。届时,百胜集团将持有小肥羊已发行股本约93.2%,参与创办人则持有余下的6.8%。
“在取得监管批准后,收购的下一步是取得小肥羊协议计划股东的同意和表决支持。具体实施小肥羊私有化的计划时间表还有待落实。”百胜集团公共事务部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书面回复中称。
“审查被延期后在较短时间内又被批准,虽然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尚普咨询助理分析师白璐称,“由于百胜与小肥羊在餐饮行业内分属不同的细分行业,因此,较难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这是中国监管部门在短期之内批准收购的一条重要原因。”
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餐饮业市场容量约为2万亿元,小肥羊全年的销售额则不到20亿元,百胜销售额为330亿元,两者加起来约占餐饮市场的1.75%。“与行业垄断标准相差甚远”,白璐称,从细分行业来分析,百胜主要经营西餐,而小肥羊则主打本土火锅,细分行业跨度较大。因此,此次收购较难形成行业内的垄断。
白璐同时表示,对于投资人而言,此次私有化的价格已经高出了市场价三成,价格比较公平,没有影响整体股东的利益,并且在未来,百胜有可能为公司股东提供有保障的,及时的投资回报。整体而言,投资人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更加稳定。
小肥羊面临转型压力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肥羊在民族品牌中发展较快,整个企业的运行也比较稳定,“特别是它的火锅底汤是符合配置的,不用蘸料的火锅,在这个领域里边也是比较领先的。”
冯恩援同时表示,目前中国的餐饮业也面临着诸如成本上升、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亟待提升等方面的压力,“对于一个传统的终端企业而言,不论它做得多大,它的转型压力都是很大的。”
“在中国本土餐饮品牌中,小肥羊的品牌号召力遥遥领先,而此次小肥羊被外资品牌收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上升、管理改造等压力造成的。”白璐表示。
尚普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小肥羊全年营业额虽然增长了22.6%达到将近20亿元,但是毛利率却同比下降2.7%。而2011年百胜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前三季度,百胜在美国的本土经营利润下滑了16%,而在中国的市场收入则增长了35%。白璐分析称,“在日益困难的运营条件之下,小肥羊选择被收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中国目前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居民消费能力也在逐渐释放过程中,巨大的消费空间使得百胜不能忽略。而收购中国本土知名企业,略去了创办新公司前期的不稳定因素,可以直接利用本土企业的平台进行市场扩张,另一方面,收购中国本土知名企业,对于增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有很大的帮助。”
发展道路未定
百胜集团官方资料称,私有化获得实施后,小肥羊的创办人兼董事会主席张钢和
非执行董事陈洪凯将继续作为小肥羊的股东关注公司发展。
百胜方面在回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购完结之后对于小肥羊的经营方面会有什么调整”的问题时称,“待收购完成后,百胜将继续打造和提升小肥羊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通过百胜的国际连锁经营经验可以加快小肥羊在品牌和业务模式上的发展,以有助其长期市场地位的提升。”
“对于自身发展而言,企业现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将重新定位以及解决,品牌发展以及市场管理体系都将作出一定的调整。”白璐称。
白璐同时强调,虽然小肥羊被百胜收购之后,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本土企业与国际化企业在品牌发展与市场管理方面仍然有较大的不同,未来百胜如何经营本土企业,是采用国际化的发展体系还是仍然采用本土的发展体系仍然为未知数。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百胜应尽快找出适合小肥羊市场运营的发展道路,进而改善目前小肥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冯恩援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肥羊被收购之后,最大的改观应该是管理规范,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履行社会责任更加规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