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股东经营不善机 构投资者可主动干预

    2011-11-03 01:45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在大股东这件事情上,A股与海外上市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影响很大。但两者又有一个明显差异:A股的机构大股东往往只是做财务投资者,不参与企业经营;而海外的机构大股东却会在关键时候,主动干预企业经营战略。

    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轨迹

        海外大型上市企业,如果经营不善,甚至会被机构投资者要求分拆业务甚至直接更换高层。黑莓手机生产商RIM就是典型案例。

        过去几年,黑莓一直是人们心中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由于iPhone、HTC等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黑莓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据美国市场研究商Comscore调查,在截至今年5月的前3个月里,iPhon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此前3个月的7.5%增至8.7%;同期黑莓的市场份额则从8.6%降至8.1%。今年以来,RIM的股价已下跌超过65%。

        黑莓的窘境还不止于此。今年第二财季,RIM营业收入为42亿美元,同比下滑10%,环比下滑15%;净利润3.29亿美元,同比重挫59%。据投资公司EvercorePartners分析师预测,RIM需要在第四财季完成创纪录的60亿美元收入,才能达到本季度至少1.8美元的EPS预期。

        不断坠落的黑莓,令其最大的机构股东JaguarFinancial非常不满。他们提议,RIM应分拆黑莓业务,同时更换CEO。棘手的问题是,RIM目前最大的两位股东分别是吉姆·巴尔斯利和迈克·拉扎里迪斯,两人合计持有约10%股份。任何针对RIM大规模的改变,这两名大股东都会反对。

        于是,要求黑莓重组变成了一场机构大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博弈。但是,JaguarFinancial持股不到5%,如果召开股东大会,Jaguar必须拉拢更多机构投资者。

        他们确实这么做了。据悉,目前支持JaguarFinancial行动的RIM股东至少持有公司8%股份。而为了实现出售公司业务并换掉联席CEO巴尔斯利和拉扎里迪斯的目标,Jaguar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吃进RIM股份。迫于压力,RIM在年会上表示,持有超过90%有投票权股份的股东,包括联席CEO,支持重新选举董事会成员。

        如果既是个人投资者又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比机构还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10年,作为卡夫食品大股东的巴菲特出人意料地介入了卡夫对吉百利的并购案。当时,卡夫拟以37亿美元将该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冷冻匹萨业务出售给雀巢公司,并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提高对吉百利的收购报价。此举遭到巴菲特强烈反对。

        尽管卡夫最终收购了吉百利,巴菲特一直没有放弃支持卡夫重组。今年8月,巴菲特曾公开表示,他已经与公司主席艾琳·罗森菲尔德有过接触,对公司提出的业务拆分和独立上市计划并不反对。受到大股东支持,卡夫也果断计划业务分拆。该公司宣布,拟将旗下北美食品百货业务从全球零售食品业务中分拆出去。

        当上市公司陷入责难时,巴菲特也曾以大股东的角色进行干预。2010年,穆迪曾因次贷危机站在风口浪尖。巴菲特立即声援称,许多美国人都犯了忽视危机预警信号的错误,评级机构犯的错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后,他在参加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举行的听证会时称,更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那些需要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们,而非与3亿美国人犯了同样错误的穆迪高管。

        事实上,英美企业的股东非常分散,且相当一部分股东只持有少量股份,实施治理权的成本很高,故股东大会并不是常设机构。从董事会来看,英美企业的决策者可能既是董事长也是大股东,对公司事务有着巨大影响力。为避免决策权过于集中,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又成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主要帮助董事会加强其对有关法律和公司内部审计的了解。

        相比之下,在德国和日本,其大股东往往是商业银行。其中,德国银行持有的股份在一家公司股份总额的10%以下,且可间接持股,即兼作个人股东所持股票的保管人。相比德国更依赖大股东的直接控制,在日本的企业集团中,银行作为集团的核心,通常拥有集团内企业较大的股份,并且控制了这些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一般情况下,日本银行更能通过控制外部资金来源以影响企业。

    A股机构投资者多为财务投资人

        与海外机构大股东主动干预企业经营不同,A股的机构大股东往往只进行财务投资。

        汉帛公司曾是中国服装的大股东。2010年4月,汉帛将其持有的3882万股股权转让给西泉泛东,变相成全了原第二大股东恒天晋升为第一大股东。同年8月,时任第三大股东的汉帛又与恒天集团签署协议,以1.43亿元的价格将所持10.06%的公司股份悉数转让给后者,恒天集团藉此以29.29%的持股比例稳坐大股东席位。有意思的是,汉帛出售中国服装股权更多是被视为一笔财务投资,因为曾经是ST中服的中国服装有着良好的壳资源,但汉帛显然已经等不到企业的业务重组。

        今年5月底,公司突发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7月6日,公司又发公告称,曾于2011年5月30日与龙川金矿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但由于重组事项比较复杂,标的资产涉及面较广,相关沟通论证工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此,龙川金矿决定中止与公司重组。尽管中国服装也承诺未来3个月不重组,但关于其即将涉矿的传闻仍未中断。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服装股价累计涨幅57%,远远跑赢同期申万纺织服装指数涨幅近5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不同于海外的机构大股东对公司业务的细分整合,A股大股东的财务投资还多少有了一丝“赌味”。*ST金顶曾公告称,公司于2011年10月28日接到大股东海亮金属增持通知,10月27日和10月28日,海亮金属分别增持*ST金顶股份5958791股和9572059股,本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45%。

        有意思的是,9月26日,*ST金顶发布《关于法院裁定公司重整的公告》称,乐山中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峨眉山天翼包装作为被申请人*ST金顶的债权人,有权依照《破产法》的规定申请被申请人*ST金顶破产重整。*ST金顶对天翼包装负有到期债务,其公开的财务报表指明,其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依照《破产法》规定,裁定准许*ST金顶破产重整。故海亮金属的突击增持,更多是被看作对企业重组的一次豪赌。

        相比之下,海外企业的大股东更多是从企业盈利和政策来影响公司。俄亥俄大学金融教授HenrikCronqvist表示,根据对1996~2001年期间持股超过5%的大股东的追踪,由于大股东的偏好和能力大相径庭,当它们投资一家上市公司时,其对后者的盈利影响也非常明显。相比之下,个人股东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看法和偏好比较特别,其对上市公司影响也与机构大股东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活跃的大股东的影响特别明显,比如巴菲特。另外,像养老基金、企业和私募股权等大股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政策上。相比之下,银行和信托等大股东影响最弱。

        一项有趣的统计是,资产收益率(ROA)更高的公司,其大股东向CEO支付的薪酬也更高。但ROA更低的公司,其大股东更倾向于进行兼并收购。对此,Cronqvist教授指出,根据统计,一旦有新的大股东进来,上市公司的政策往往会有所变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宁波银行三季度末 总资产降11.39%

    下一篇

    曹中铭:八菱科技再现新股“圈钱”本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