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致证监会新主席的公开信纷沓至来,这些公开信的作者有财经评论员、普通股民、高校学者、有私募人士……文字中透露出各种真情,有期望、有寄托、有谏言、有诉说。不难发现,郭树清被投资者寄予厚望。
每经记者 李文艺
10月29日,中组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了郭树清任证监会主席的消息。昨日(10月31日),各界致证监会新主席的公开信纷沓至来,这些公开信的作者有财经评论员、普通股民、高校学者、有私募人士……文字中透露出各种真情,有期望、有寄托、有谏言、有诉说。不难发现,郭树清被投资者寄予厚望。
然而,目前上证指数不到2500点;创业板、新三板、国际板等各板有各自急需解决的难处;IPO风险频出,新股发行各种骗局相继出现……
《每日经济新闻》总结发现,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学者型官员,一上任就面临着八大待解难题,我们期望郭树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在金融市场上丰富的实践履历,能将证券市场八大待解难题一一解开。
No.1
创业板退市制度
一再难产的 “创业板退市制度”无法律障碍,更无道德障碍,但在创业板开板两周年后,它仍然是一大缺失。
1年前,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就曾表示,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不再强制退到下一层次市场挂牌继续交易。但时过一年,仍然付之阙如。
《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截至昨日,只有69家创业板公司股价高于上市首日的价格,202家上市以来回报率为负。不仅如此,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者也不在少数,没有退市制度的震慑,创业板企业高成长的特性也没有得到体现。深交所曾推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谴责标准》,较之主板和中小板更为严格,但是市场最需要看到的退市制度却迟迟未出。
主板市场虽有退出制度,但执行起来却形同虚设。目前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到三板市场,尚有流通股东利益、企业清算等问题难以解决,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
或许,这将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No.2
国际板推出
与创业板退市机制一样,国际板“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已经数年。不过在技术操作上,国际板要难得多。
上交所一直在推进国际板的进程,目前关于境外企业A股上市的路线图已经确定,但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国际板推出的方式、发行主体、资本流动能否符合外汇管理体制等核心问题需要解决。学术界对于国际板的热点问题探讨已经不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制度、法规层面。
郭树清曾表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加快国际化进程。曾在外汇管理局任要职的郭树清,在推进国际板建设方面显然具有一定优势。
No.3
新三板
这又是一个老难题。新三板推出后,解决了老三板“挂牌股票品种少,且质量较低”等一些现实问题,但目前新三板的状况仍难让人满意。
缺乏完善的转板制度,新三板企业仍只能通过IPO的方式在场内市场上市。此外,新三板公司都是北京中关村挂牌公司,急待扩容。目前新三板最受关注的话题就是扩容方案的制定。但这个方案难以最终拍板,难点在于监管以及一些制度的改革,新三板涉及到地方政府、证监会等多个方面的利益,监管上难以达成一致,同时还包括交易制度的引进、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将新三板扩容作为2011年的工作重点,现在看来,在2011年完成基本不可能,郭树清接任过后,理当顺着这个工作重点,将此难题解决掉。
No.4
IPO深度市场化
尚福林在任时期,A股已经完成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但在发行上仍然是行政审批。同时,拟上市公司涉嫌虚假陈述、包装上市、欺骗投资者的事情时有发生。
经济学家华生就曾表示,我国的新股发行审批程序确实存在行政干预太多、程序手续过于繁琐、上市准备周期过长、难度过大等问题。在发行审批的市场化改革还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有必要限制高市净率筹集的公司用募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以遏制对小盘股的投机炒作。
此外,在IPO深度市场化的同时,如何控制新股风险也是一大难点。目前,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曝光上市前劣迹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与信息不透明,过度包装招股说明书、保荐人履职不到位等等因素有关,甚至还出现拟上市公司未过会先曝光丑闻的现象,这些公司在没有理清自身之前,就想着上市圈钱,该类风险不得不控。
但如何控?就像一直在打击内幕交易,但仍然屡禁不绝;一直在防止过度炒作,仍不时出现疯狂的个股。对IPO企业的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严厉的制度,还需要中介机构、拟上市公司、公众投资者等各方的配合。
No.5
做空机制的现实路径
我们已经开启了卖空时代,但却没有做空机制的现实路径。
从2010年3月融资融券开闸以来,沪深两市的融资额在市场总体成交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融券额占比更是小得可怜。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一针见血地指出,A股市场做空机制存在两大死穴,一是没有退出机制,让ST公司乌鸦变凤凰的戏剧性事件频频上演;二是没有风险对冲手段,社保基金、券商将眼看自己手中的证券价格下行,即便获得了中间费用,也有可能无法覆盖风险。
如何开辟一条适合A股市场的做空机制现实路径,仅仅是完善做空机制并不一定能实现,就像我们即使具有了海外成熟市场的技术手段,但却没有软体的配合,没有退出机制,没有有效的市场,也难以开辟这条路径。
这也是郭树清任职后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
No.6
后股改时代政策配套
这是一个最容易被监管层忽视的问题,但却是让资本市场失血过多、中小投资者受伤惨重的关键问题。
2005年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距今已过去6年,大小非解禁潮一波又一波,让中小投资者不堪重负。股改前,非流通股市值与流通市值的比约为2.2:1,现在这一比例是1.3:1。大小非被激活后,持续吮吸着市场的血液。不仅如此,许多上市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前,还会配合股东减持,释放利好消息有意支撑股价,让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接盘,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
在后股改时代,如何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减轻大小非减持带来的阵痛,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将是郭树清面临的难题之一。有人提出,可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即采用输血的方式来治疗失血病,而融资融券中的融资就是一个不错的增量资金来源。还有人提出给限售股实施市场化的“二次发售机制”,相当于作为新股重新发售,如此还能约束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事实上,这些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当初全流通的宗旨就是同股同权,也要同价,二次发售相当于又制造了这种隔离。其次,引入增量资金虽然是很好的办法,但融资属于市场行为,融资方都是基于市场向好的预期,如果没有这种预期,即使有资可融,也无人敢融。
全流通是为了让A股市场更加市场化,后股改时代的配套政策一旦制定不好,很容易又出现行政干预过多的非市场行为,的确难点多多。
No.7
债券市场大扩容
郭树清十年前就曾呼吁,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和机构债。
我国股市发展迅速,但债券市场却成为短腿。国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公司债市场却十分弱小,郭树清十年前呼吁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究其关键原因,在于信用基础薄弱。如一旦某只公司债券出现偿付风险,一些投资者不但不接受投资风险,而是期望政府出面解决债务问题。其次是公司债同质化严重,从利率到评级都大同小异,反映不出优质公司的发债优势。
虽然技术上没有问题,债市大扩容还需要信用基础的提升,投资者教育方面的跟进,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No.8
投资者诉讼机制
被上市公司“坑”了,被内幕交易人士“耍”了,目前的A股市场上,中小投资者被“欺负”的事情层出不穷,但诉讼机制却几乎没有。
有上市公司因为自身过错被媒体揭丑、导致股价下跌,但没有受到行政处罚,受伤的中小投资者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无法要求赔偿。A股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还仅仅停留在监管市场、上市公司等上游阶段,对于利益已经受损的投资者,缺乏一个有效的诉讼机制,或是维权门路。
一个投资者合法权益难以伸张的市场,一定不会健康地发展。不过,该机制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各种制度的完善,需要更为严厉的监管手段;另一方面还需要中小投资者的自我提升,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懂得留存证据。而取证就是投资者诉讼的最大难点。
郭树清作为证券市场的新任领路人,如何在投资者诉讼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