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中小商城“暴动”,究竟孰是孰非,根子在哪?
客观地看,淘宝“暴动”双方似乎都有道理。淘宝着眼于增强盈利和竞争能力,提高商业信誉,设置相应的门槛本无可厚非。况且,淘宝不是慈善机构,赚取一定的利润天经地义。而对于中小卖家来说,淘宝政策的突然改变令他们措手不及,不仅意味着成本显著增加,或可能被迫转换平台,让前期辛苦的积累和投入打了水漂,而且这一新规也与2007年易趣宣布变收费为免费时,马云“继续支持淘宝免费5年”的承诺,和阿里巴巴一直声称的“扶持创业、扶持中小企业”相去太远,心理上无法接受。大家都是免费的受益者,现在淘宝规模有了、人气足了,就出尔反尔,岂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凭心而论,淘宝“暴动”很难用对错简单地评判,归根结底还是规则缺失结下的苦果。正是由于网络商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淘宝曾经为了扩张,利用免费策略击败了许多对手,丝毫不必担心因“不正当竞争”而受到惩罚。如今,淘宝做大了之后想要做优做强了,当初支撑自己起家的中小卖家已成了包袱,于是便依靠独大的市场地位,毫无顾忌地提高门槛,将其猛“踹”一脚,反正我的“地盘”我作主,法律又没有明确约束。可见,没有规则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真正根源,也是马云“一意孤行”的底气所在。免费成就了淘宝,又为淘宝所累,而中小卖家更是不幸成了淘宝发迹的“垫脚石”。
毫无疑问,淘宝可以收费,中小卖家不该恶意攻击,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有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对网络商业平台的管理职责、收费标准和网络商业行为加以规范,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并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否则,网络商业平台间的无序竞争和类似的淘宝“暴动”事件势必还将不断上演。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