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电网拖后腿 甘蒙部分风电场四成电力白白浪费

    2011-09-28 01:09
    每经实习记者  杨柳晗  发自北京

        中东部地区“电荒”依然严重,近日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却曝出有“窝电”的现象。仅东北电网,最大盈余超过1600万千瓦,约占全网装机的1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进入9月以来,全国已有11个省市出现电力紧缺,其中南方电网所覆盖的5个省份,再加上浙江、四川、重庆等地,电力缺口已达2000多万千瓦。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电荒”不是真电荒,而是电力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局部地区、季节性、阶段性用电紧缺。

    部分地区窝电严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东北电网供大于求的矛盾极为突出。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窝电”现象。

        中国电力新闻网数据显示,2011年东北电网发电盈余持续增大,最小电力盈余仍在800万千瓦以上,最大盈余超过1600万千瓦,约占全网装机的14%;其中火电盈余电量约980亿千瓦时。

        业内人士指出,受电源布局和网架结构限制,局部“窝电”现象较为明显,电网输电能力不足问题十分严重。

        由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之间联络线输送能力不足,黑龙江电网电力盈余超过400万千瓦。预计到2011年末,黑龙江东部电网火电盈余约200万千瓦,风电和水电按装机额定出力50%计算,“窝电”接近300万千瓦。

        位于吉林电网西北部的松白电网预计到2011年底,“窝电”约在100万~200万千瓦,风电送出受到严重限制。

        辽宁西部电网预计2011年最大负荷约450万千瓦,电源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与内蒙古东赤峰电网共用送出通道,外送盈余电力较大。内蒙古东电网的通辽、兴安电网预计2011年末电力盈余也在100万~260万千瓦。

        此外,在甘肃酒泉地区,一些大风电场出现大面积的“窝电”现象。以酒泉市玉门大唐昌马风电场为例,今年4至8月的限电量就占了整个发电量的43%,大唐昌马风电场一年被限的风电就多达2亿多千瓦时。

        据记者了解,由于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风电基地建设,酒泉风电基地虽已拥有110千伏、330千伏和新建成的750千伏等输电线路,但仍不能满足目前风电外送的需要,很多风机被迫停转。能源专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林伯强表示,“车多路少”如果不能解决,风电出力当然会被限制。

        此外,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电力总装机容量达6849.5万千瓦,但内蒙古电网仅有两条500千伏外送通道,长期处于“有电送不出去”的境况。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内蒙古就有42%的风电白白浪费。近年来,内蒙古发电量翻了一番,外输通道却没有相应增加。

    电网企业需更加市场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同步,尤其是电网建设滞后使得电力不能顺利跨地区输送。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表示,电网建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建设工期较长,用地动迁困难,建设成本大,使得电网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东部地区用电一直都够,所以没去修建输送电工程和电力输送通道。这几次严重的电荒问题说明现在东部地区迫切需要其他地区的电力资源。”林伯强告诉记者,体制问题也不容忽视,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以至于电网的建设一直衔接不顺。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不仅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全国各地的电网都有可能存在富余电力。近年来五大发电企业盲目扩张,发电能力大增的同时电网建设却跟不上,造成能源供应紧张,加剧煤电矛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东北电监局了解到,电源建设规模没有能够与电网的规模和结构相适应,也是造成“窝电”现象的重要原因。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风电为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利用核准政策的漏洞,将规模大的风场化整为零,拆分成小于5万千瓦的规模并分批上报省级核准部门核准,使得远期风电建设的规模存在不确定性,致使电网接纳能力远远落后于风电发展速度。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陆续建成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苏沿海、内蒙古东、内蒙古西等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立配套的并网输送工程任务艰巨。

        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厂网分开后,由于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主题不一致,需要政府统筹电源基地规划与电网接纳能力建设,以确保电厂能够及时并网发电。

        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电网建设的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巨大,电网公司在一些偏远地区投资建设电网的积极性并不高。

        “问题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若要长期解决这个问题,最终需要进行机制改革。”韩晓平告诉记者,“如果能把各省电网公司变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这样的市场经营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电网建设的投资主体太过单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布局10年退出京城 太平洋百货或改面重来

    下一篇

    沪地铁10号线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早有前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