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做准备,争取能够取得转融通的资格,但是系统最终建成还需一段时间,要与《方案》对表。”昨日,已经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一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北京的一家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营业部已经针对转融通业务开展了内部培训,下一步涉及转融通业务的员工还必须通过相关业务资格认证才能上岗。“据我了解,目前各家券商都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政策法规出台。”
“转融通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融券渠道,改变因券商不愿出借证券而导致的市场"无券可融"的现象。”上述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表示。
显然,业界对于何时能真正揭开转融通的“红盖头”,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是望眼欲穿。
日前有消息称,眼下各家券商都已经成立了由公司领导层组成的转融通工作小组,负责本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与融金公司的对接。监管层已经对券商的这一转融通工作小组下发了一份《转融通业务试点操作方案》意见稿。意见稿中,可以借出股票的机构被分为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基金、保险、信托、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其他法人机构八大类。
针对进入倒计时的转融通业务,一私募人士认为,转融通业务的开闸或改变市场投资风格,短期来看会放大市场波动情绪,尤其对个股将造成助涨助跌作用。但长期来看,会有利于价格发现机制的改善。
自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启动了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截至目前,共有25家券商被批准试点该业务。一年多来,融资融券规模虽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但由于试点阶段券商只能使用自有资金和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该业务的绝对规模也十分有限。尤其是融券业务规模甚小,个股“做空”力量极其微弱。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券商人士都表现出了对转融通机制的期盼。而中国证监会8月1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更多的被业界认为是转融通“破冰”的前兆。
尽管期盼,但不少券商人士称,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转融通的具体操作方案,包括如何借券、投资者门槛合适降低以及标的证券范围到底何时能够扩大。
此外,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业内人士称,从转融通推出初期来看,在解决完制度层面的问题之后,融资融券的规模到底能做到多大,还是由证券金融公司来控制的。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转融通初期最大规模远远无法达到证券行业潜在的转融通需求。其测算,按照证券金融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借入30亿元5年期以上次级债的假设,转融通初期最大规模为900亿元。虽然绝大多数证券公司将可以申请融资融券业务,但大型证券公司转融通授信额度将远远高于中小型证券公司。
同时,一旦个股做多做空大面积实施,市场低估的股票会被大量做多,而高估值的股票面临卖空,市场价值体系将回归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