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在结束对中国为期5天的访问之前举行了中外记者会,会上佐利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是防止通货膨胀。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并取得成效。当然现在说通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为时过早。不过中国正在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长期来看,佐利克表示,“中国增长的发动机需要调整。(需要)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转型、环境改善,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调结构对其他国家也有利会上,佐利克称,“从短期来看,最紧迫的问题是通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不过他表示,这不单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全球经济出现了不同步的复苏。其他的经济体,包括像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已经恢复到了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所以他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某些扩张性的政策如何减缓步伐。如果发达经济体还在步履蹒跚地挣扎,也意味着需求降低,那么它对中国拉动内需是有帮助的。
在国家层面来看,佐利克认为,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的行动。今夏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导致国内商品的价格变低也有利于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包括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银行信贷和准备金的政策措施。在某些领域面临供给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果能够增加供应量也能缓解价格的上涨。
不过佐利克认为:“如果仅凭紧缩性政策的话,全球经济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我想经济增长不是靠财政性的刺激措施,而是长时间的有志于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的东西。”
现在发达国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佐利克透露:“在我与中国政策的制定者讨论的时候,他们认为仅仅是调整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一个价格的信号,是不够的,需要与结构性的改革措施并行。因此,我们探讨帮助中国如何实现结构性调整的改革,不仅对中国有利,也有利于中国平衡在国际中的地位,对其他国家也是有利的。”
中国经济转型才是出路在华访问期间,佐利克拜会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董事长郭树清等人。
佐利克此次中国行,帮助中国明确和分析中期面临的发展挑战,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转向内需和投资等可持续增长方式。世界银行正和中国的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向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问题进行研究,共同撰写报告。报告预计年底完成,主要内容是帮助中国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缩小城乡差距,减少不平等现象,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这一内容包括绿色增长。
佐利克表示:“我很难想象在未来的十年,中国还能靠以前的投资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怎样实现经济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这个目标,这是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资源市场化定价、环境问题。另外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弱化,而应该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比如说教育和卫生。进一步推动开放性的创新政策,使得中国的高附加值生产与全球市场紧密结合。建立现代化的财政政策,使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和财政收入相匹配。更好地平衡国企和民营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次研究课题 (上述与财政部等部门的共同研究)有意义,把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考虑。”
另外,佐利克还建议中国制造业低附加值劳动就业人口全面转型为高附加值产业,中国低附加值制造业可向世界欠发达国家转移,如果转移8500万人口,就可带动撒哈拉以南地区GDP5%的经济增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