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日韩系重金投资OLED 中国面板业一步踏空步步落后?

    2011-08-24 01:28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就在中国面板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还陶醉在刚刚投产的8.5代LCD面板线中时,LGDisplay(LGD)近日表示拟投资28.3亿美元  (约合180亿人民币)批量生产下一代面板OLED。相比LCD而言,OLED显示屏更轻更薄,视角更大,更节能,被视为下一代显示器的主流方向。

        一边是投入巨资的LCD面板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另一边是革新技术又走到门前。中国企业跟还是不跟?跟,意味着还没有在LCD面板上实现盈利,却又要耗巨资进入OLED领域;不跟,一旦OLED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后,中国企业又将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OLED大战一触即发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公认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已经开始在MP3等小型数码产品上得到应用。

        根据计划,LG要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OLED的量产,而在量产之前,公司将率先于2012年少量生产电视用OLED面板,并将用于LG电子的55英寸电视产品上。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LGD在OLED领域的发力应该同竞争对手三星有关。目前,三星的3.5代OLED生产线所产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月产能7.2万片的5.5代线也已经实现量产。今年6月,三星又宣布第8代OLED面板试验线将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计划将OLED面板的使用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到电视等领域。

        LGD公关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避了关于对OLED前景看法等相关问题,表示总部不再对外回复上述问题。

        “目前三星已经将OLED屏用于Pad产品,相对于在MP3和MP4上面的应用来讲,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在电视上的普及。”罗清启认为,三星在OLED上的频频动作不得不让其他公司加速在这方面的布局。

        事实上,OLED电视最早由索尼商品化。2007年,它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的OLED电视,据称画面最薄的地方只有3毫米。但索尼的OLED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售价过高导致销售不畅。去年3月,索尼不得不在日本国内停止OLED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索尼放弃了在OLED方面的探索,索尼也并没有明确表示退出大尺寸OLED显示技术的研发。据了解,索尼目前的OLED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

    中国企业被迫再跟风?

     

        似乎作为对三星的回应,中国大陆方面在今年6月2日成立了中国OLED产业联盟,目前主要有昆山维信诺、四川长虹、佛山彩虹等企业从事小尺寸OLED生产。而中国台湾的友达和奇美在OLED方面已早有动作。“OLED现在已经化好了妆,随时准备上台表演。”罗清启说。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OLED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长虹很早就开始在这方面做准备。发展OLED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找准定位。

        不过,在罗清启看来,中国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电子技术革新中,依然处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中国面板的产业链不完善,上游玻璃基板以及化学材料都受制于人,即使到OLED时代,这种状况一时仍然无法改变。”

        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只能采取跟随策略,日韩唱什么歌,中国企业只能跟什么调。在LCD面板上,中国做6代线别人做8代线,中国做8代线别人做10代线。现在,在OLED领域,日韩又掀起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罗清启认为,中国企业似乎走进了“一步踏空,步步落后”的境地。在新的技术面前,跟随则难以追上,不跟则被抛得更远,这给外界留下没有主见的印象。

        刘步尘认为,中国彩电产业的深层次问题,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由于技术落后导致的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在追赶的背后,中国企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以“京东方”为例,去年公司净亏损额达到20亿元。从2005年至今,只有一年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在  “越亏越建,越建越亏”的怪圈中轮回。

        在洪仕斌看来,日韩企业拼命加快技术淘汰,目的就是拖死中国企业,好比当年美国用军备竞赛,拖跨苏联一样。“上帝说  ‘不要走得太快,太快会丢掉灵魂’。日韩企业就是要我们中国企业丢掉灵魂。”洪仕斌这样表达他对中国企业疲于应付新技术的看法。

        彩虹(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设持不同的看法,第二代显示技术(LCD)中国同国外企业的差距比较大,但是OLED刚刚起步,中国同日韩的差距并不大。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原计划今年10月启动另外一条4.5代OLED生产线,但是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做更高世代的生产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智能潮推山寨手机入冬1/4生产商已转向

    下一篇

    佛山盛丰陶瓷大火 法人代表已被控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