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专户一对多开闸后,先行的基金公司也都在调整内部人员配置,将一批“久经考验”的公募老将调往专户业务。而近两年来,却有不少专户投资经理回流公募,以填补公募基金日益严重的人才荒。
而在一旁等候的中小基金公司,还在构建自己的专户团队,等待专户业务门槛的取消。
27位基金经理有专户经历近两年来,随着公募基金新产品的快速扩张,以及公募“老人”的相继离开,专户投资经理回流公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共有27位公募基金经理有特定资产的管理经验。
最近一次发生在上月的15日,国泰沪深300的基金经理林海上任。其履历显示,林海此前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任国泰稳健增值混合型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经理,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任国泰隆腾红利灵活配置型-09年第一期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经理,具有专户的从业经验。稍早些的大摩卓越成长,其基金经理徐强则是在银华基金担任投资经理。
而在今年年初,李昱于去年3月加入新华基金,任专户管理部负责人,今年1月27日,被任命为新华钻石基金经理,正在发行的新华灵活主题基金也由其担当“舵手”。中欧新趋势的基金经理王海,在加盟中欧基金公司前曾在中海基金公司担任专户投资经理一职。
去年6月4日上任交银蓝筹精选的基金经理张媚钗,曾自2008年1月起至2010年5月担任专户投资经理。去年业绩较为出色的海富通中小盘基金经理程岽,此前也担任公司非公募股票组合投资经理。
公募基金人才现缺口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2011年新上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中有7位有专户管理经验。在2010年和2009年,这个数字分别为12和3。
在很多基金业内人士看来,专户投资经理会回流公募基金,主要原因是公募基金人才缺口在不断地扩张。新产品发行依然保持着高节奏,基金经理一拖二、一拖三的现象十分常见。
“尽管不少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发行得也比较多,但就基金公司专户整体扩张的速度而言,并没有原先预计的那样快。”某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也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由“私”转“公”,很大一部分也是由于自身对专户绝对收益的理念难以驾驭,毕竟以前对公募基金追求的投资理念更为熟悉。当然,也有基金公司专户内部机制理得不够顺的,一些投资经理出来转向了公募。
“做专户的人太累,公募相对轻松。公募守着那些股票,专户就不怎么可能。市场不好时,做专户的就更累。公募都有个仓位放在那里。基本上80%左右。好的时候85%,差的时候70%,大部分的股票都拿在手里。跌的时候,大家都跌。涨起来的时候,一下子就起来了,差距别太大就行。”某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表示。
小基金公司跃跃欲试先行一步的大基金公司,专户业务仍在继续推进,而等待多时的中小基金公司正在期望专户门槛的放开。
某小基金公司的专户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专户团队有五人构成。公司前期和信托公司合作管理的一些产品,业绩整体还不错。公司计划专户业务在开放后的三年内,专户的资产规模能占到公募规模的10%。
由于一对多投资者需求不同,前期的市场调研也觉得客户提出的收益目标很难实现,公司决定专户业务以“一对一”为主,兼做专户一对多。
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专户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公司已经基本准备好了一只灵活配置型产品,就等专户业务放开。
沪上某基金公司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专户业务资格,不过公司的投研团队早就在搭建中,各方面的人员配备也都基本上构建完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