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震荡幅度有所拓宽,先是6月份通胀数据超预期令市场高度纠结,后是上半年经济数据较预期好又带来新欣喜。这种大落大起行情仍处于中继性震荡的范畴之内,这是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1,虽然市场形成了政策松动的预期,但通胀形势决定着三季度内政策还不可能马上放松;2,虽然进入7月份后市场流动性环境有所好转,但目前市场流动性的绝对水平还难以支持出现大涨行情;3,7月上旬股票型基金仓位继续保持上月末81%的水平,平衡性基金仓位也继续保持72%的持仓水平,基金持仓始终保持中间部位,说明2800点以上缺乏足够的增持空间,2700点以下也缺乏减持空间;4,权重股板块虽然有安全边际,但缺乏景气预期,也缺乏催化剂,更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是当前行情受累的一大包袱;5,2850点一线聚合了多重技术阻力,目前还缺乏有效突破的动力。
目前股市的背景处于“通胀筑顶,经济寻底”的阶段。从通胀形势来看,6月份6.4%很可能成为年内制高点,7月份起CPI翘尾因素将减弱,且在月初加息后的抑制作用、用电高峰期的“限电”影响、5月份旱灾与6月份水灾对农作物价格的短期影响已基本消除、7月1日起成品油进口关税大幅下调、IEA投放石油战略储备等因素作用下,后期CPI的上行动力将会有所减弱。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且陆续进入紧缩周期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再创新高的基础已经不存在,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已经大幅放缓。至于众所关注的“猪通胀”,小猪的出栏周期是5-8个月,因此从9月份起“猪通胀”压力将逐渐趋弱,11月份后“猪通胀”将逐渐消失。结合9月份开始进入秋粮收割季节以及CPI翘尾因素的消失,预计CPI早则在9月份,晚则在10月份可能会跌破5%,在11月份有很大的概率会跌破4%。因此,在目前都在疑惑通胀何时拐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必要再犯“通胀恐慌症”。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虽然二季度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但属于典型的软着陆性质,显示我国经济与企业抵御复杂因素和紧缩风险的内生性动力已经非常厚实,已基本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最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企业产销率仍保持着较高水平,说明二季度开始的企业“去库存”只是一个小周期,只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次小调整,这次“去库存”有望在8月底前完,之后将进入一个“再库存”的小周期。结合三季度是保障房开工的高峰期、四季度枯水季节是水利建设开工的高峰期,因此,从9月份开始经济基本面将有望迎来一个“通胀回落,经济反弹”新复苏周期,这是A股在“晴雨表”作用下于6月底筑底反弹的主要逻辑,并且这种预期在6月下旬以来的行情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当然,在“新复苏”预期性行情得到一定程度表现之后,接下来行情经过中继性震荡后若要进一步拓展,则需要等待“新复苏”明确信号的出现。
上半年4.17万亿新增信贷只占全年大约7.5万亿总额度的55.6%,按照4:2:2:2的逐季释放比例,信贷投放已经完全处于合理范围之内,上半年15.9%的M2增速也已经完全达到了16%的年初调控目标。因此,在7月初加息“打出紧缩调控最后一枪”之后,后期政策基调将会由偏紧转向中性。基于7、8月份通胀仍会保持较高水平但峰值已过,三季度的政策将更多地处于不再继续紧缩但为了巩固前期调控成果也不会松动的观察期。同时,在主基调不松动的原则下,政策取向可能会“伺机而动”地逐步出现定向性松动,例如定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力于保障房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水利建设等。总之,宏调政策未来将向“精细化调控”方向发展。
如今A股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结构性中生存、在结构性中谋利、利用行情的结构性获取超额收益已经是投资者面临的普遍性课题。虽然在9月份仍有一轮中游周期性行业股“新复兴”的行情可以期待,但现阶段行情的核心主题无疑是半年报,创业板与中小板因此获得了“复辟”的机会。无论行情如何发生结构性变化,价值低估与价值增长是股市的恒久主题,所有行情故事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业绩变化或是估值变化。当前处于半年报披露期的行情也一样,重点标的无非是三个方向:一是业绩稳定估值低廉的,二是业绩大幅增长能带来估值弹性的,三是半年报题材能形成交易性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