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不卖力基民不买账基金无奈压货

    2011-06-23 01:40

    银行阶段性的揽储压力以及“追涨销售”的习惯使得近期基金产品的销售情况颇为惨淡。部分基金公司干脆避开这段尴尬的时期,将获批的新基金安排在下半年发行。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时值6月下旬,基金产品的发行又陷入极为艰难的状态。虽然基金公司不断在宣称,市场已近底部,此时是很好的入市时机,但渠道似乎无心也无暇在此时卖力销售基金产品。

        银行阶段性的揽储压力以及“追涨销售”的习惯使得近期基金产品的销售情况颇为惨淡。部分基金公司干脆避开这段尴尬的时期,将获批的新基金安排在下半年发行。

    银行忙揽储无暇顾基金

     

        在银行垄断基金发行市场的现状下,基金销售也要根据银行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即使是“嫡系”的银行系基金也不例外。

        不少基金公司都将目前基金销售迟滞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银行在6月底主力冲存款的压力下,无心为基金公司“卖力”。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目前正处于月末、季末、半年末——“三末”相交的尴尬时点,此时银行面临非常大的揽储压力。

        据某商业银行人士透露,虽然目前开始对银行存贷比情况实行  “日均”监管,但银行除了从“日均”也会以特殊“时点”进行考核。尤其是上市银行,为了美化季末报表数字,对“报表日”的存款数字也会格外重视。

        此外,本月央行再度上调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的高点,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的揽储压力。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刊文《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狂揽金  压缩基金生存空间》中的调查,相对于推荐基金,银行网点客户经理更倾向于推荐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推出的不少“7日”、“14日”等的短期高年化收益率产品,便是银行主要为吸储目的而发。

    市场低迷银行慎推基金产品

     

        另一方面,每当确立单边下跌市态,市场情绪便会大为转向,偏股型基金产品也会随之滞销。近期,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农银汇理等银行系基金发行的新产品募集情况均不甚理想。

        在目前A股市场单边持续走低的态势已经持续两月有余,股指下挫超13%,而短期内也并未出现企稳的征兆之时,基金权益类产品的首发情况开始严重下滑。

        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市场大起大落,为客户推荐的基金亏损会直接导致其信任度下降,在银行竞争也越发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客户经理也很怕  “伤客户”,大客户资源更是“伤不起”。

        而有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如果推荐“同系”基金公司产品而导致客户亏损,这对客户的伤害会更大。因此,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客户经理会更为谨慎地推荐基金产品。

    基金公司“压货”延后发行

     

        在市场和渠道双双“不给力”的情况下,一些基金公司特意延后了新基金的发行期。有上海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虽然公司已有新基金获批,但公司近期并不急于发行,而是延后到7月。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已经获得发行批文但仍未排期发行的新基金已经多达27只,其中已获批超过一个月的有11只基金。

        而6月实际发行的新基金数量也较前月大幅下降,截至目前,在6月排期发行的新基金  (包括拟发行)数量为10只,而5月则多达26只基金发行。

        基金公司刻意押后新基金的发行也是受到上述市场和渠道因素的影响,希望在市场环境稍好的情况下发行。但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还在源源不断上报新产品,随着后续产品的获批,可以预计,下半年渠道拥堵的现象或更加严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荧光粉价格3个月涨7倍 节能灯企业减产运营

    下一篇

    APP(中国)“林浆纸”绿色循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