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不起眼的鞋类生意,连续引起三大互联网大佬的争夺,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公开数据显示,近来鞋业B2C融资频繁:好乐买三轮融资超过8700万美元;乐淘网三轮融资超过3亿元人民币;名鞋库获得阿里巴巴投资约2000万美元;酷运动融资约1000万美元;百丽投资2亿元人民币“深挖”电商市场,并引入百度的投资。
此前,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动用8.47亿美元收购Zappos(美国鞋类B2C网站)。目前,鞋类已成为继服装、3C电器后,垂直B2C第三大细分领域。据统计,美国网络销售的鞋类产品占整个内贸的17%,此类数据在日本、韩国达到了30%。有专家指出,中国市场的比例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预示着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支撑起1~2家上市公司。
目前,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大集团。这三家互联网巨头及传统企业纷纷投资鞋类B2C,或将引发电商领域新一轮烧钱大战,同时众多鞋类B2C也卷入了互联网企业的阵营之争。
鞋类B2C样本一好乐买:获腾讯巨额投资近日,B2C网上鞋城好乐买正式确认其完成第三轮融资,由腾讯与投资机构德丰杰联合投资,其中腾讯投入达5000万美元,这是今年B2C在垂直品类领域的最大融资。好乐买网上鞋城CEO李树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些资金七成以上将投入仓储物流体系。
在此轮融资前,好乐买在2009年获得红杉资本的1000万美元融资;去年又获得英特尔、德丰杰及红杉资本联合投资的1700万美元。对此次融资,李树斌表示,“目前国内鞋类B2C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为了加速扩张,公司一直谋求拥有雄厚资金、海量用户以及众多资源支持的互联网巨头进行合作。由于公司与腾讯战略目标一致且结合点良好,所以此次迅速获得了第三轮融资。其实,与这些巨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案,对公司而言,腾讯有6亿多活跃用户,同时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这些未必是能用钱买到的。”
针对互联网巨头热捧鞋类B2C,李树斌认为,“鞋类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鞋类产品的大型供应商较少、渠道容易控制、码数相对标准、容易鉴别真伪,同时拥有广阔的市场,这是众多互联网巨头投资该领域的重要原因。在未来,互联网领域的阵营之争是一种必然趋势。电子商务是一种技术化的互联网服务,占据资金、平台等优势的互联网巨头将电子商务纳入长期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形成各自的体系。”
鞋类B2C样本二乐淘网:锁定“潮牌”谈到目前产品的定位,乐淘网运营副总裁陈虎向记者透露,“继完成70个大品牌,150个中小品牌的产品线布局后,乐淘正将‘潮牌’锁定为第三条产品线。作为一家渠道商,乐淘网始终是一个销售平台。不过,我们会通过对市场的持续观察,发现缺漏的地方,填补市场空缺。目前,国内中小品牌跟大资源合作比较困难,我们就出面引导,做一个中间商,成为创意性、结合性的部分。”
事实上,当乐淘跟“愤怒的小鸟”开发公司提出合作建议时,这家远在丹麦的游戏制作公司非常惊讶,“他们对中国的感觉是既神秘又有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谈成了合作。”
陈虎表示,做潮牌就是做品牌,普通用户对商场概念模糊,但对耐克这类品牌印象清晰,乐淘会通过不断丰富潮牌产品,用创意开拓品牌优势,以期引导一线城市主流消费群,并影响二线城市消费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网购市场竞争,一旦平台的货源被竞争对手掌握,那么这个企业将会面临被市场吞噬的风险。目前,已有不少网购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转型以应对市场竞争。
鞋类B2C样本三百丽:传统企业“触网”近日,百丽投资20亿元进入鞋类电商领域,并引入百度投资,网站定名“优购网”,预计7月1日正式上线,同时由京东商城原副总裁徐雷担任高管。
在2008年,百丽成立了官方购物网站淘秀网,但业绩不乐观。2010年,淘秀网销售额为1亿元,仅占百丽线下销售额237亿元的0.5%。
由于百丽同时是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多个品牌的全国代理商,业内人士担心百度和百丽联手,会通过封锁品牌渠道的方式抢占市场,使其他鞋类B2C遭受冲击。对此,李树斌认为,百丽为众多大小电商提供服务,与好乐买也是长期合作关系,预计百丽不会严重收缩。同时,百丽进军电商,前期会以销售旗下品牌为主,而好乐买可以给顾客提供更多选择,因此不会造成严重冲击。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3月,主营鞋类的B2C购物网站中,月度总访问次数过百万次的有7家。通过“日均覆盖人数”、“月度总访问次数”两个指标对鞋类B2C网站进行排名,好乐买、拍鞋网、乐淘网均领先于百丽旗下淘秀网。艾瑞分析师苏会燕表示,作为传统鞋类企业,百丽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在短期内通过控制渠道的方式遏制竞争对手,并非完全不可能。
“虽然百丽已尝到电子商务的甜头,但必须做好线上线下的平衡。如果线上产品让利过多,会对其线下销售造成冲击,预计百丽可能通过发售网上专供产品的方式,与其他网站进行竞争。”苏会燕表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已由“资本、流量分散”状态转变为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少数互联网公司把持着互联网的巨大流量及入口,这使企业竞争由“创新”之争逐渐向“阵营”之争转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