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仓位降低、募集期延长基金称市场进入底部区域

    2011-06-19 09:44
    每经记者  李娜

        进入6月,A股市场的参与者继续遭受煎熬,上证指数一周下跌2.3%。此时,此起彼伏的筑底之声充斥市场。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也在6月以来的十几个交易日接连向外界传递出市场步入底部区域的观点。

        机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市场底部的信号出现,产业资本开始增持自家公司,新股又现大面积破发……

        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基金折射出的指标也在本周相继出现:新基金延长募集期、基金公司自购、次新基金迟迟不肯建仓。

        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已进入底部区域。未来反弹一旦来临,低估值与成长性股票将成为基金重点关注的对象。

    底部信号频繁

        经过两个月的折磨,上证指数从3000点之上返回2600点附近。

        6月伊始,“耐心等待大盘筑底”之声以越来越高的频率流传于市场。近期,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多位投资人士也纷纷现身大呼:市场进入震荡筑底阶段,底部已不远。国泰君安将近期市场底部定在了2400点。

        细心的投资者也发现,新基金延长募集、基金公司自购、基金仓位又在走低等过往底部呈现的信号和指标也在近期频繁露面。

        新基金延长募集期,向来被认为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之一。本周,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深证TMT50基金及联接基金将发行期延长至6月21日,成为今年以来首只延长发行期的新基金产品。而在2008年大熊市期间,基金冷清得几乎无人问津,无论是高风险的偏股型基金还是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都曾接连出现被迫延长募集期的尴尬。2010年7月初,信达澳银中小盘基金也无奈延长首发期限,而此后沪深股市也掉头向上,上证指数在2300点附近选择上攻。

        基金公司自购同样被认为是见底信号。本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宣布了自购计划。历史数据显示,华宝兴业往往喜欢在市场大跌后选择介入。尽管基金公司无法预测市场底部的准确位置,但此时选择自购,多少也有点抄底意味。

        同时,基金高仓位意味着市场见顶,低仓位则是见底的信号。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本轮历时2个月的调整,偏股型基金仓位逐步走低,并呈现出大跌大减仓,小跌小减仓的态势。数据表明,截至4月21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87.81%;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3.74%。到了4月的最后一周,上证指数已跌去100多点。其后基金呈现出稳步减仓态势,截至4月28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85.63%;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1.18%,重仓位基金减仓明显。此后,偏股型基金仓位一路平稳下降,截至6月9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79.84%,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74.41%。

        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基金平均仓位在70%至80%,大概在70%多一点,仓位还是比较轻的。有基金的仓位都已在契约规定的底线30%附近。”沪上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也表示,目前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仓位在80%附近。多家基金公司也对上述仓位区间给予了认同。

        而就在市场一路下行的同时,新基金也选择了沉默,迟迟不肯出手。尤其是二季度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普遍都在等待市场给出更明确的信号。

    基金:市场底部区域出现

        天治基金本周提出,耐心等待大盘筑底。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我觉得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以前市场出现的底部信号也都在不断出现。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票,苏宁还溢价实施定向增发。新股大面积破发,破发股的比例也有70%到80%。”

        事实上,Wind统计显示,3月1日至6月1日的3个月时间内,共有123家上市公司获高管增持,其中,主板蓝筹公司几乎占到了80%。就在本周四,青松建化(600425,前收盘价22.34元)有关工作人员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层考虑增持公司股票。对于渐失市场话语权的公募基金而言,产业资本对目前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无疑对跌跌不休的市场而言是个不小的利好。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言简意赅地表示,目前大部分股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价格调整,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继续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宏观经济下滑,政策方面依然偏紧,目前看不到放松的趋势,因此市场也缺乏大幅反弹的催化剂,市场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

        “我认为回归基本面是今年的主流,确定的底部很难讲,市场的分化会继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调整才刚刚开始。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趋势,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可能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干扰,但却无法动摇这个趋势。”在提起市场底部时,深圳一位从事多年基金管理的人士如此表示。

    只待政策靴子落地

        5月,CPI创下34个月新高,达到5.5%,而PPI则达到6.8%。CPI的高位运行,让基金难以确定下一步政策带来的影响。

        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市场主要还是在震荡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5月份出炉的CPI达到了5.5%,市场还是比较谨慎。这种震荡的格局还会延续,预计七、八月份会有所改变。不过,大盘要出现趋势性机会是不太现实的,只是可能比上半年要好一些,流动性也会比上半年好一些,估计仍会有一次加息”。

        此前,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CPI极有可能在6月见顶。一位基金经理明确表态,即使6月份CPI出现回落,也不一定能说明CPI已经见顶并进入回落周期,不能由此判断市场会发生趋势性反弹。2011年通胀和经济过热是主要风险,但在从紧政策主导之下,发生恶性通胀是小概率事件。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给记者描述了他心中的底部: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对未来企业盈利状况下调的可能性小,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有所变化,政策是否将有所放松还有待确认。

        统计数据显示,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后,全部A股  (剔除亏损个股)PE仅为16倍,大大低于23.2倍的历史均值。截至目前,沪深300的平均估值是13倍,上证50的估值是11倍,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估值差不多。这当中,主要是蓝筹股整体估值偏低,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比2008年的最低潮时期还要低。

        本周和投资者交流时,兴业可转债的基金经理杨云坦言,底部和后续政策的步调肯定是比较一致的,但政策出台有其经济逻辑基础,政策效果达到了,市场就触底了,现在来看还需要时间。

    低估值与成长股受关注

        底部信号频出,基金也开始思考:反弹来临时,怎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未来市场的投资方向会是极致的两端格局,即绝对低估值与良好成长性两个方向,这二者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的风格。

        今年业绩靠前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市场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结构性问题,估计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里,通胀处于较高水平将成为一种常态,市场流动性可能会一直偏紧,下半年市场的震荡格局不会改变。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低估值蓝筹板块。

        杨云则表示下半年相对更看好成长股和消费医药股。一位正在发行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直言,他更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更注重建立有效的仓位。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私下表示,若政策落地,预计低估值板块机会更为明显,比如建材、水泥等行业会有不错的机会。同时,那些具有良好确定性的成长类上市公司,尤其是在本轮被错杀的个股仍具有机会。

    基金仓位

    本周基金仓位变化不大

    每经记者  李娜

        本周,A股市场延续了前期的低迷走势。来自德圣基金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基金整体仓位变化不大,基金策略分化显著,并没有形成大致统一的基调。

        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本周偏股方向基金平均仓位变化不大。可比主动股票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9.70%,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16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4.00%,相比前周微降0.49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6.07%,基本与上周持平。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降1.16%,存在一定的被动减仓效应。总体来看,偏股方向基金整体仓位不大。

        同时,从基金仓位内部变化来看,重仓基金继续减仓,轻仓基金有所增加。仓位在85%以上的重仓基金占比17.92%,相比前周下降1.08个百分点;仓位在75%至85%的基金数量占比为31.90%,较上周下降0.72个百分点;仓位中等的基金占比为26.34%,变化不大;仓位较轻或轻仓基金占比23.83%,有所增加。

        监测数据显示,主动减仓的基金数量较上周有所减少。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03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7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同时,主动增持基金数量明显增加,122只基金增持超过2%,其中15只基金主动增持超过5%。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非股票投资方向的其他类型基金仓位呈现逆势加仓现象。其中,保本基金加权平均仓位22.92%,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39个百分点;偏债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18.79%,相比前周增持2.57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9.02%,较前周上升1.28个百分点。

        本周,大型基金公司中南方旗下基金整体呈现增仓趋势,而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等旗下基金变化不一。而中小型基金公司中,中银、兴全、鹏华、农银等旗下基金有较明显的增仓迹象,而大摩、华商、中邮、中海等旗下基金减持较为明显。

        大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7.36%,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45个百分点。中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7.59%,相比前周微幅增加0.27个百分点。小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4.83%,相比前周小幅下降0.43个百分点。上述数据似乎也表明,本周基金并没有大幅调整仓位,更多在于微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下一篇

    基金公司三年自购66亿元赚7.7%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