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推出国际板 天塌不下来

    2011-05-27 01:27

    叶檀:推出国际板 天塌不下来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样的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就会催生什么样的规则。

        宁可肉烂在自己的锅里,也不能落入他人之口,这是目前市场上许多人对国际板的态度。最近A股市场大幅下挫,说明资金紧张,居然还要匀出一块给国际企业,无异于坑害国内投资者,有人甚至视为“卖国”,大帽之下,其实难副。面对国际板,我们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真正扶植起强有力的民族企业?是用不公平的体制保护落后,还是以鲶鱼效应逼迫中国企业成长?笔者支持中国民族企业的成长,但并不认为关起门来以人民币喂养一些无信用、无效率的企业,能够让中国完成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能够让证券市场脱胎换骨,把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高效的市场机制放在首位。

        中国企业缺技术、缺品牌、缺管理,最终缺乏的是持续的盈利能力。我们以往走的是一条以对外开放倒逼内部改革之路,总结经验,这条道路大致成功,中国的中低端制造链条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得以建立。当然教训不少,比如在上市时丧失定价权,以极低的价格引入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甚至把中国的核心数据拱手交付境外中介机构。这些教训应该在以后的改革开放中吸取,而不是就此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怨妇,关上开放之门。引入国际板,可以让我们直面国际证券市场的运作规则,直面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区别。

        第二,我国证券市场之所以起落不停,之所以新股暂停上市都无法提振股市,关键问题并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理念与管理方式的错误。

        从推出证券市场之初,就把证券市场看做不付利息的圈钱市,通过指标分配的方式让各地财富均沾。试想,这样的市场怎么能够聚集财富,怎么可能不成为寻租者的乐园?我们不追问制度弊端,而一味埋怨资金不足,把这个逻辑推到极端,我们应该集体要求央行印刷货币,以保持证券市场的资金水位。资金,是市场一个重要的变量,但绝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是质量。

        股市未能成为中国投资者分享经济高速成长的乐土,必须归咎于市场未能发挥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使一些造假公司四处横行,其中一些老妖股如同不倒翁至今仍活跃于市场,甚至从母公司剥离资金二次上市。市场的涨跌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下,通胀上升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如果中国的高铁发展成为投资者的福音,如果中国航空公司的发展成为投资者的福音,如果中国的资源紧缺能够成为具有慧眼的投资者的奖赏,如果前20年中国的财富公平地分配到投资者手中,那么,中国的股市将迎来数十年的牛市。正如美国上世纪80年代之后,正如日本泡沫崩溃之前。很可惜,财富被填了坏账,成为企业无度、低效投资的工具。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了17家央企的审计问题,还有银行补充资本金意味着未来需要上万亿融资,谁敢真正看好这些企业?保护了这些企业,就是伤害投资者。

        所有上述原因,都不是尚未推出的国际板造成的,而是市场本身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推出国际板未必能扭转怪象,但起码打开了一扇自己能够控制的窗。

        第三,国际板所需的融资额可控,不会冲垮A股市场。

        国际板的规模大小是可控的。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曾经预计,国际板初期可能有5家左右的海外公司挂牌,总融资额在1000亿元左右。而在4月中下旬,参与国际板事项的某中介机构曾流出一份国际板草案。该草案显示,首批试点将推出10家左右境外上市公司。不论是5家还是10家,国际板的上市速度可控,而内外比价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国际主要交易所均有国际板,在纽约、NASDAQ、伦敦等全球主要交易所,外国上市公司无论在家数还是成交规模均已占据较大比重。以纽约为例,到2009年底外国上市公司达495家,占比21.3%,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外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更达40%以上,没有听说国际板冲垮了哪家交易所,反而是全球不亦乐乎地争夺优质上市资源。光拿日本市场说事没用,这个保守的市场把日元当作宝贝,最终也没能挽救自己,因为他们欠缺高盈利的上市企业。

        笔者担心的是,为了所谓的“卖国”,国际板上净是红筹公司;为了扶植大型国企,降低红筹公司的监管门槛和上市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已经在陆家嘴论坛前夕的暖场会议上透露,红筹公司与全外资上市公司的发行规则或将略有差异,红筹公司的规模门槛可能会稍微有所降低;笔者更担心,有关方面将国际板视作分羹与向国际公司寻租的大好时机。

        只要掌握主动权,只要制定公平的规则,只要以人民币投资,推出国际板,天塌不下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中签率65.5% 双星新材刷新A股纪录

    下一篇

    工银瑞信风控主管当掌门入行就管四基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