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5月18日,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在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总结了中国金融业发展创新的历史,并对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东荣表示,我国金融业改革成果,与自身持续的金融创新密不可分,不仅包括金融技术、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包括金融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还包括支付清算,征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
在谈及中国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历程,渣打银行全球经济分析师李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目前而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是推进金融业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
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论坛上,李东荣称,未来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建周期金融宏观审慎制度管理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以及处置机制,并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其实,对于央行而言,在创新金融调控工具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创新应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李东荣表示,央行在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创设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短期招标工具等丰富了央行的调控手段。
在产品创新方面,依托银行间市场,监管层先后推出商业银行证券、信贷资产证券化、债券远期交易等产品,丰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融资工具。对于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李东荣指出,要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推进期货金融衍生品发展,促进创业股权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市场,推动金融产品适合中小企业特定的直接债务融资创新。
有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此次论坛上,李东荣也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经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
据李东荣介绍,在我国金融创新必须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里面,首先是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其次则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同时也要强化风险意识。
“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央行顾忌的是,银行在拉存款以及放贷款业务上会出现过度竞争,会导致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受损。”因此,李炜分析称,正是有所顾忌,所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比较缓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