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18日),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上调,分别正式施行历史最高的21%和17.5%。
银根前所未有的收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更加绷紧,它们中的大多数正面临一场比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考验,这也已经得到国家部委层面的关注。
5月初,工信部通知各省市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据悉,调查涉及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实际利率、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中小企业户数等16项内容。
中小企业倒闭并不是危言耸听,日前温州3家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江南皮革,便接连因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倒闭。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面临倒闭的企业面正在扩大。如今的中小企业,比金融危机时面临的压力更大。
中小企业“很受伤”上述3家温州企业关门的原因,多因“差钱”。
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因为扩张太猛,后续资金跟不上,三旗集团目前尚欠银行1.23亿元,其在乐清的多数固定资产已被冻结或转让。波特曼则是因战线拉得太长,企业经营涉及中餐、西餐、酒店等多个行业,却没有相应的资金和人才支撑。
周德文还表示,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但资金链断裂的比例至少占三成。如果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得不到改变,下半年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倒闭。
目前,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由于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已然成为最经不起打击的群体。
1~4月份,我国货币供应增速回落,新增贷款继续趋缓,而从4月份看,贷款余额环比持续放缓,但同比增速仍高达17.5%,快于名义GDP增速,企业盈利也一直在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从总量上看,我国实体经济中整体流动性仍较为充裕。
“总量充裕不等于结构均衡。”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冯立果博士解析说,事实上,流动性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不均匀分布。多次提高存准率和利率,对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的总体效应是:大企业有所影响,但影响不大;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招工难、用电难、融资难,加上生产成本增加,在多方因素夹击之下,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堪忧。如今的中小企业,比金融危机时面临的压力更大。
“融资方面面临的形势严峻。”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刘贵中告诉记者,一系列紧缩措施实施以来,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一方面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加息和利率上浮令贷款成本显著提高。
利息高企“贷不起”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65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691亿元,同比增长50.2%。
但在经过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涨价等侵蚀后,大幅的同比增长没有多少能装进企业的腰包,尤其是中小企业。
同样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商务部也曾公开表示,我国2010年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1.47%,而今年1~2月,出口企业的利润率降至1.44%。
利润未保证,贷款利率却不断走高,这让众多中小企业有钱也不敢贷。最近一次加息后,目前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达到6.31%。
刘贵中透露说,格兰仕当前的贷款利率较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至30%。更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则反映贷不到款,即便能贷到,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至50%。
“温州银行已基本停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有借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只能转向高利贷。”周德文谈到,今年民间借贷利率普遍比往年高,7~10天的短期贷款月利率高达8%~10%,3个月以上的贷款月利率在3%~5%。
武汉市南浦食品公司副总赵晖介绍,公司年销售10亿多元。几家银行虽然争着贷,但均表示,今年的贷款利率不再执行基准利率,而是上浮30%~50%,最高年利率近10%。
赵晖感慨,企业内部挖潜已近极限,但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1%,扣除费用后,赚的钱比贷款利息还少,企业只能压缩规模。即使能贷到款,也贷不起了。
“钱”途在哪里?冯立果博士警示,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不能被忽视,尤其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可能成为压垮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上海市金融办相关人士表示,国外一般对三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一是高新科技类企业,这类企业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对这类企业放贷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保障社会就业;三是由于金融危机等偶发性因素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这类企业若获得担保、支持,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4月份,中国企联课题组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进行企业形势调研时发现,大型企业融资在此次货币政策收紧中基本未受影响。但在央行严控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更为昂贵的“地下金融”市场,许多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10%左右,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上升至年利率100%的历史高位。
谈及原因,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诸多专家均建议,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出台“组合拳”,完善我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条渠道,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指出,目前担保机构在银行的认可度有限,主要与我国缺乏再担保机构有关。政府应建立再担保基金,帮助银行分散风险。有些国家由政策性银行担任再担保机构,承担这一义务将允许其有一定的坏账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