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释永信尘缘未了 身陷“嫖妓”传言

    每经网 2011-05-15 11:42

    无论俗人还是僧人,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佛也就成了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杨道

      80年代看《少林寺》,电影中那些出家人喝酒吃肉,口念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觉得有些好玩,哈哈,和尚也可以那样生活。那时当然不知道少林寺是禅宗,禅宗是可以那样的。

      少林寺也因那部影片而出了名,至今日,其宗教、武学方面几乎成了第一品牌,有关少林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神州大地或者海洋那边掀起轩然大波。这不,现任少林寺方丈、CEO释永信嫖妓被抓的传闻使其再次成为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释永信是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就凭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惊讶,一个僧人不去吃斋念佛去拿那个劳什子做什么,未必然尘缘未了?而更令俗人惊讶的是,释永信还以少林寺的名义办公司、搞推广、商业化,积极入世,这就大大超出了一般民众理解的苦修、禁欲、远离红尘那样的僧人面目了。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宗旨,禅宗认为,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而这种觉悟,不一定要青灯黄卷、参禅打坐,而是“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佛在心内。这,恐怕是释永信的信仰力量、逻辑根据、行为动因。从这个层面讲,释永信仿佛顿悟,他做了他该做的。

      在现代,寺庙和现代社会的接近已经不可避免。尤其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迷茫甚至空虚无根之感,使人们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信仰,尽管,中国民众从来没有真正的宗教精神,但是正是这样世俗化的需求导致了这样的市场的出现。而现实是,僧人也就应该成为一种职业。

      那么作为和尚这个职业的释永信是否嫖妓,放在当下的环境和禅宗本身来说,其实都不重要。嫖了正常,没嫖也正常。古有花和尚一说,南唐后主李煜甚至称他们为“风流教法”。尼姑卖淫古已有之,尤在唐后较多。这样的传闻,在江浙一带更是盛行。据周生《扬州梦》记载,京江的尼姑半数都是妓女,她们白天穿着僧服,一到晚上,便换上了三雨绣鞋,头上戴假发,并且罩上网巾,额头上还贴上花黄,俨然妓女打扮。据说,扬州女尼更有夜作娼的传统,清代小说《雅观楼》第十一回叙道:“(雅观楼)闻得城中某庵有女尼妖艳异常,晚间仍作女郎,装束不亚秦淮光景。心慕神追,欲探这门风月。”看来,这槛外风月丝毫不逊色于秦淮风月了。又如南宋临平的明因寺本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但每次官员巡视都免不了要寺庙中年轻貌美的女尼侍寝,一时闹得民怨沸腾,臭名远扬。为此,寺庙方丈想出“尼站”的点子:在寺外另建一座房屋,将违反寺规的尼姑下放到那里,一旦官员来巡,便让她们以身侍寝,从而以身抵过。还有一个段子很多人都知道,老和尚为了让小和尚远离女色,骗他说女人是老虎,要吃人的。但当小和尚从山下归来时,老和尚问他:“山下的什么最可爱?”小和尚答道:“山下的老虎最可爱!”这个段子说明一个道理,男女相悦乃天经地义之事,任何门规戒条都阻挡不了。也就是说出家人的那点风花雪月,真的不算什么,不必大惊小怪。

      人性也就是佛性。人性便是七情六欲、物性生存、社会属性,以及经济的动物,这样的总和。呈现真实的人性,享受正常的过程,皈依自然的人生,在本我、自我、超我中构建一种均衡,便是一种修行。关于少林寺、关于释永信、关于禅宗甚至一些宗教的现象,我们可以参悟慧能对待“风动幡动”的经典,“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因此,无论俗人还是僧人,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佛也就成了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南无阿弥陀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色即是空”。
     

    上一篇

    欧盟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

    下一篇

    证监会拟新规 借壳上市门槛趋同IPO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