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股市“绯闻”与娱乐圈的并无二致。上证指数再度转弱,但有些股票表现异常出色。无一例外,它们背后都有涉及资源的“绯闻”。那么,谁又是“绯闻”制造者?
从本质上说,股市“绯闻”与娱乐圈的并无二致。上证指数再度转弱,但有些股票表现异常出色。无一例外,它们背后都有涉及资源的“绯闻”。那么,谁又是“绯闻”制造者?
傍资源为拉升上保险
TCL集团,一只盘整数年的股票,业绩、行业均属一般,估值也不低,股价近期却风生水起。此前有传言称,TCL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已与相关机构达成初步协议,将于近期签订投资开发世界第一大稀土矿新疆南部拜城县特大型稀有金属铌钽矿,预测开发后的总价值将超过1300亿元。
这是继安泰科技(000969)、四环生物(000518)之后,又一只与稀土传出“绯闻”的股票。此后,TCL股价大幅飙涨。虽然上市公司已发布澄清公告,也有研究员表示,TCL将参与开发的并不是稀土矿,但该股在短暂调整后表现依然抢眼。
与稀土或者其它资源传出“绯闻”的不止TCL一家,美欣达这只很久没有机构关注的纺织板块股票,在本周三逆市封住涨停板。4月以来,该股表现相当不俗。这是一只来自浙江的股票,4月初,市场传出在浙江发现超大型稀土矿,有私募人士称,当时有一批浙江的股票大涨,其中就包括美欣达。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某股吧上看到两则传闻:一是说美欣达要收购浙江的稀土矿,目前正在洽谈中;二是南太湖环保能源垃圾发电项目拟将注入美欣达。有研究员说,“真是想钱想疯了,拍拍脑袋就能想到,美欣达的实际控制人是单建明,属民营资本。国家怎么可能把战略资源卖给他”。但市场并不理会这些,照炒不误。
类似的情况还有维科精华(600152),同样是来自浙江的纺织板块股票,近期表现也相当出色,本周三更是逆市接近涨停板。一位私募人士说,维科精华是最后一只纯正的低价石墨烯概念股。但上市公司对此曾有澄清。
今年以来,一直表现低迷的地产板块也涌现出一些“另类”,其背后都隐现“资源”身影,华业地产(600240)就是其中之一。一位私募基金研究员告诉记者,华业地产的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就达每股13元,但受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目前该股股价已打5.5折,可以说是严重低估。近期市场有传闻称,该公司将投资价值70亿元的钼矿,钼价今年以来涨了不少,预计将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记者并未在华业地产已披露的公告中找到这则信息,但网上却已铺天盖地。
除华业地产外,还有中天城投(000540)、中润投资(000506)、东华实业(600393)等地产股与萤石、金、银等矿产资源扯上关系,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相当不错。目前的情况是,不管什么市道,不管什么股票,只要与矿产资源传出“绯闻”就能涨。
谁在制造“绯闻”
一位深圳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多数“绯闻”属刻意制造,是带有目的性的。市场上钱虽多,但并不好赚。于是有人开始制造话题,同时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制造赚钱效应,以实现赚钱目的。他说:“你可以看到,很多闹‘绯闻’的股票,开始都是默默无闻,无人关注,但在底部有放量迹象。突然某天,市场传出这些上市公司要投资开发矿产。这就是典型的吸筹、拉升过程。”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得一份操盘策划书样本。如果按照其中的步骤,释放“绯闻”、吸引眼球是操盘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拉升股价阶段。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市场难以操纵,但可以引导,释放出的“绯闻”都是该阶段最具市场号召力、想像力的题材。在通胀背景下,炒“矿”极受市场人士、基金和其他机构青睐。为了显示对这类题材的认可,主力资金会在开始阶段快速拉升股价,聚拢一批跟风盘,从而为出货埋下伏笔。
一位私募人士把主力资金分为两类:一类钟情于长线,另一类则喜欢做短线。长线资金的操盘计划会更详细、周密,会提前准备题材。但坐短庄的资金则会更随兴。如今,资讯发达,随便在哪个人气旺盛的股吧发点消息,然后在二级市场制造点动静,就会有很多人跟风。如果故事讲得通、讲得好、讲得大,股价拉起来就很轻松,比如最近的几只钢铁股。
他还透露,为了强调故事的权威性,有些主力资金甚至会花钱在海外媒体制造与他们所持股票相关的行业利好资讯,如锂电池技术突飞猛进等,然后通过主流媒体传播至国内,从而达到拉升股价、出货的目的。“绯闻”的制造程序大致如此,究竟谁是制造者很难查实。“一是制造传播‘绯闻’的方式和途径太多,二是制造者隐藏得越来越深。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专营此事的策划公司。”该私募人士说。
看清“绯闻”算清账
没有主力的股票不会涨,没有故事的股票也不会涨,这两者其实是统一的。有主力的股票就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出现某个故事、某种“绯闻”。只是当“绯闻”出现时,往往也到了诱多阶段,盈利潜力已被透支。深圳私募人士任先生说,还是买点自己算得清账的股票比较好。像ST梅雁,买了也睡不着觉。因为“绯闻”太多,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某机构研究员认为,炒这类“绯闻”股首先要辨别传闻的真实性,比如涉及到资产注入,可以查看大股东旗下是否有相关资产;涉及到经营转型,比如从房地产转移到矿产开发,要先查看这家公司有没有矿,矿属于大股东还是属于上市公司。其次,再评估可行性,并计算这些资本运作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否则,股价涨得再凌厉也不要介入。有些钱不是普通人赚得到的。
“绯闻”效应还可以换个角度看。某市场人士说,一个市场“绯闻”太多,或者牛股都被“绯闻”主导,也许预示着市场的风险已经积累到相当程度。市场上涨往往是从炒经济复苏开始,接着是行业成长,最后是题材故事。传闻太多表明市场进入拉升、出货阶段,或者意味着赚钱效应弱化,跟风盘数量下降,主力资金需要反复讲故事以达到快速出货的目的。就像2008年3月,那时市场广泛流传着各种关于大盘和个股的传闻,结果越跌越惨。当然,现在的市场与彼时不可同日而语,那些目前还没有怎么涨过,也没有传出什么故事的股票,倒是可趁市场调整之机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