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7日,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停产20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这家拥有15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的炼厂被迫停产,其主要原因在于“炼油成本过高”。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山东东营海科化工集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的开工率基本达到40%,个别车间现在还在停产检修。”
近期,前述公司的遭遇并非特例,在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形势趋紧,同时国际高油价不断“挤压”之下,山东的大多数炼油厂开始渐次停产。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山东炼油公司负责人,基本认可整个山东进入停产的炼油厂占比已达到40%,这一数据在将来或不断刷新。据能源研究机构息旺能源统计,2011年一季度,我国最主要的民营炼油群体——山东民营炼厂平均开工率为44.3%,到4月中旬,开工率降至38.2%。随着5月检修期集中来临,预计停工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中间产品涨幅远大于成品油早在3月,息旺能源分析师曾分析,按照当时燃料油到岸价和国内汽、柴油价格计算,山东地炼加工燃料油每吨已亏损152元。
这样的局面,在4月底未能改观。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一位侯姓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鲁清石化公司每加工一吨,就要亏损100多元。
山东石大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务经理在电话中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中间产品的涨幅远远大于成品油价格的涨幅,因为国家没有对中间产品、燃料油系列等的最高限价。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卖1万元。不管成品油价格卖8000元还是多少,只要赚钱,什么价格也敢卖。”
前述经理向记者分析,自4月7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后,现在整个市场面临着两种情况:一是柴油涨价;二是汽油炒作。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原油提价。
济宁山推石化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原料价格太高了,所以近期产品价格也不得不一直涨,不涨将亏损得厉害。”
炼油企业“吃不饱”山东省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对媒体称,“由于原油主要掌控在几大央企手里,分配给地方炼化企业的非常少,地方炼化企业没有资质进口原油,主要的原料就是进口的燃料油,企业常常吃不饱。”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侯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据我了解,现在山东停产的炼油企业,已经达到了40%,我自己公司的开工率在30%左右。”这家年加工原油能力达60万吨的企业,和大多数公司一样,面临着“吃不饱”的状况。
记者了解到,山东淄博汇丰石化100万吨/年焦化装置,运行负荷程度一度降低至1900吨/日,预计近期将进入为期四天的停工期;而山东淄博金诚石化30万吨/年的焦化装置也于近期进入检修期,具体开工日期未定。
息旺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最主要的民营炼油群体——山东民营炼厂平均开工率为44.3%,而到4月中旬开工率降至38.2%。
根据中国化工网统计,目前停工检修的炼厂包括山东海化、神驰炼厂、富海石化、石大科技、长城炼厂、中海石油东营石化等,这些都处于全厂检修状态,部分检修结束的企业开工负荷也处在较低水平,低负荷运行。石大公司的业务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现在山东95%以上的地方炼油公司“吃不饱”,日子普遍不好过。
另外,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到2011年,我国将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到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
山东当地炼油公司负责人称,这样导致地炼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倒逼着扩大自身产能,“装置上去之后,如果不赚钱,就一直停着。”
或现新一轮“油荒”?山东是全国地方炼油厂最为集中的地域,总产能高达8000吨以上。业内人士分析,地方炼油厂的大量停产,将会导致新一轮“油荒”。
前述业务经理认为,大多数地方炼油公司停产“过冬”,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需失衡。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国际油价飙涨,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情况已经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个别地方加油站在部分地区对柴油进行限购。
有油企公司负责人称,“柴油批发价是8495元/吨,零售价却是8500元/吨,而如果算上运输成本、税费,仅将油拉回来就是赔钱的。”
日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对民营炼油企业的停产作出警告,这样下去会导致油荒。
傅成玉说,国内的民营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占到总产能的25%左右,如果不适当提高油价,民营企业就会停产。如果他们停产了,就算国有油企开足马力生产也填补不了市场空缺,就会闹“油荒”。
为了遏制“油荒”苗头再现,从4月开始,中石化大幅提高炼厂计划外配置的汽、柴油出厂价,鼓励炼厂增产,并暂停成品油出口。中石油旗下炼厂也保持98.5%以上的加工负荷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