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铁幕企业的天价酒

    2011-04-22 02:48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沸沸扬扬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天价酒事件”,显示中石化缺乏内控机制,更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披露,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新闻发言人证实2010年公司确实采购了数批酒。针对“天价酒事件”,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4月20日表示,在调查组最后结论出来之前,立即在中石化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事,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对超标准、超规定的行为,都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整改。他还指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国有企业,中石化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中石化要反映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要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中石化先不必提到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高度,首先应该追问的是,自己是否严格地执行了财务制度,做到了成本的合理控制。如果中石化的财务机制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接近市场体制,即便不对人民负责,也不会做出买天价酒供分公司高管自用,列入非油品经营项目的事来。如果中石化的财务机制漏洞百出,即便中石化董事长再想对人民负责,最终也只能对高管们的贪腐眼开眼闭。

        核查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很简单。按照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新闻发言人所说,酒属于正常购进的非油品经营项目,只要盘点一下已出售的货品发票与存货,看是否能够符合即可。如果天价酒用于接待,则列支于费用;如果天价酒是由总经理享用,则有可能列入人力成本等任何一项支出,化于无形。

        调查中石化天价酒有必要通过程序正义,向社会释疑。考虑到中石化已经是事件的被质疑一方,因此按照避嫌原则,中石化的内部调查结果除非经独立、有公信力的机构审核,否则结果不应该予以采信。据媒体揭露,4月14日,中石化集团公司派出由纪检监察局、人事部、办公厅和销售事业部等人员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达广东并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并表示如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鉴于中石化在中国石化领域占据半壁江山的作用,鉴于该事件已经引发网民对于中石化甚至大型国企内控机制的普遍质疑,发改委、国资委、纪检监察部门有必要跟进调查,以显示政府机构的公正态度,避免成为民众之讥——成品油价上涨时,成为石油石化巨头的最卖力的宣传员;石油石化巨头出现疑似内控不严问题时,却不置一词。人们有理由担心,内部调查是否会成为内部整肃,“天价酒事件”大事化小,而泄露机密的  “深喉”却被穷追不舍,今后人们再也无法从公开渠道得知此类事件。如果这一担忧属实,则中石化的财务管理只会更糟,黑幕背后的情况将难以预料。

        如果不是有人大胆将  “天价酒事件”曝光,要查处类似事件十分困难。因为这批酒以经营项目进,那就会列入成本,在中石化动辄数十亿的采购成本中,82万元人民币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泥牛入海,无影无踪。并且,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不属于中石化上市公司的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不承担公众公司的财务披露义务。中石化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出示酒单发票的一定是中石化内部人士所为,且“不是一般的人,因为这样大宗的发票并不是放在桌面上谁都可以看得到的,私自披露公司内部财务情况也不符合公司有关规定”。可见,如果不是审计等部门,外界根本不可能得到中石化非上市部分的相关数据,其成本将在黑幕背后被遮得严严实实。

        中石化等公司作为中国参与国际资源竞争的公司,其市场效率不仅对企业甚至对中国经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天价酒事件”让公众质疑,国内消费者承受高价油、社会付出极大的成本让这些巨头在短期内成为国际巨无霸,却禁不起风吹草动,内控机制根本无法落实,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泡影。

        该公司让人担忧缺乏成本控制。以中国石化2010年的年报看,其经营费用同比大幅上涨,达到18082亿元,同比增长51.2%,主要原因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为人民币14825亿元,同比增长51.2%,占总经营费用的82.0%。除了外采原油、外购原油平均单位加工成本上升外,引人注目的是职工费用为人民币337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他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36亿元,同比增长96.9%,主要归因于本公司对化肥等部分低效资产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同比增加72亿元。其经营费用与资产一样大规模增长,哪些是必要费用,哪些像中石化集团广东分公司一样,可能将天价酒列入了费用?

        如果没有成本控制,我们很难奢望这样的公司有投资效率,这些公司往往规模扩张极快,无论是石化巨头还是中铝等企业,但其投资效率到最后关键时刻,总是让人生疑,如中铝曾经出现的困境。

        以此次  “天价酒事件”为契机,中石化需要做的不是整风,不是重提为人民服务,而是扎扎实实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投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做根本性的制度改进,这才是一件真正利国利民的功德之事。企业首先要对投资效率负责。源于市场、回归市场,才是根本。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房贷压力测试将启 银行称没压力

    下一篇

    兴业趋势一季度遭净赎回28.63亿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