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易纲关于外汇储备观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4-15 00:4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认为,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它对应着央行对全社会的负债。央行必须为自己的负债如央行票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支付利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是央行支付负债成本的主要来源。因此,把外汇储备无偿分配的主张会造成央行负债的悬空,不具操作性。

      易纲解释称,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央行在外汇市场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买的。企业和居民将持有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获得银行支付的等值的人民币。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支付等值的人民币获得外汇,形成外汇储备。这里的交易都是等价自愿的,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利益都得以实现,不是征税,不是白拿。人民币升值之后银行、企业和居民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方面也获取了巨大的收益,肉已经“在锅里”。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2.85万亿美元。易纲指出,为了购买这些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央行已发行了近20万亿元的人民币。

      易纲称,企业和个人卖出一美元就拿到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个人和企业再把钱存到商业银行。此后,商业银行又把一部分人民币存在中央银行形成存款准备金,还用一部分钱买了央行发行的票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储备是央行间接对全社会的负债”。

      目前,央行对负债必须支付利息。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年利率为1.6%,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为3%。也就是说,央行必须对商业银行交付的存款准备金和购买的央行票据支付相应利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是国家财富,是老百姓无偿交给国家的。其实,百姓持有的美元在“卖出一瞬间,该多少人民币,兑换当时就拿走了,这跟税收不是一回事。”易纲说。

      至于能否把现有外汇储备无偿分配使用,易纲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如果把外汇储备无偿分配,那么“央行的负债怎么办?谁来支付利息?”。目前,央行是把外汇储备投资到海外,获得收益来支付利息。

      其实,外汇储备的管理,相当专业而复杂。“如果你把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拿走,而不管负债,这事实上就等于印钞票”。易纲分析指出,“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印钞票,这样更简单,因为这两者在理论上是等价的。”

      易纲称,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央行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期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央行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增加了全社会的流动性。为了减少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但是,上述所有的做法,包括对冲过程,都是有成本的。今后应考虑,如此下去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到底有多大。”

      乱评:

      1.“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央行对全社会的负债,把外汇储备无偿分配的主张不可行。”这一点的确言之成理,先不说“央行的负债怎么办?谁来支付利息?”单从货币供应理论上来说,外储分配,相当于基础货币二次增发,如果全分配,相当于一次发行20万亿基础货币,通胀压力将成倍增加。

      2.“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央行在外汇市场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买的。企业和居民将持有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获得银行支付的等值的人民币。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支付等值的人民币获得外汇,形成外汇储备。这里的交易都是等价自愿的,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利益都得以实现。”这一点,易大行长明显是在睁眼说瞎话。首先一点,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在较小的范围之类存在着所谓的“自愿”,超出此范围,则论是购汇还是结汇,都显然不是什么“自愿”。其次是所谓的“等价”问题,从名义价格来说,按照实时汇率进行交易,似乎是“等价”的,但是央行所付出的代价其实就是增发货币以交换企业和个人通过出售产品劳动获得的外汇,而基础货币的增发,直接就将导致货币贬值,名义上的“等价”,实际上这中间就已经存在了“差价”。

      3.“央行是把外汇储备投资到海外,获得收益来支付利息。”从货币发行量和实体财富的对比来看,央行将外汇储备用于金融资产投资,首先就会必然导致国内的通胀压力,因为输出大量由资源和劳力形成的产品所换得的货币,并没有从境外交换到具备比较成本优势产品,而是在境内变成了增发的基础货币,这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平衡。而为了缓解这样的不平衡,央行无论是发行央票也好,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要,的确如易纲所说都会产生利息问题,而这样的利息支付,实际上又会再次形成基础货币的投放。

      4.可能的一种结论: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畸形的外向型经济长期积累下来的不均衡的外在形式,无论是央行将其分配掉,还是用于金融投资(不管是赚是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不均衡。调整结构,拜托纯粹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实现国际贸易的基本平衡甚至是一定程度的顺差,从趋势上来说将不可避免。这,可能才是解决巨额外储以及屡控不止的通胀的真正有效的途径。记者 向江林
     

    上一篇

    上海一楼盘退出“差价赔付” 承诺6个月内房价不会跌

    下一篇

    王亚伟的下一只中航精机在哪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