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银率网发布2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本月各商业银行总共发行产品1147款,环比下降13.3%,同比增幅达125.8%。在产品结构上,信贷类产品环比有所上升,而混合类产品在本月的反弹幅度近50%。
相关分析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的资金需求还是比较旺盛,再加上银监会实行了月度日均存贷比监测,银行理财产品或成为银行吸取存款的一种重要方式。
预期收益普涨或助银行吸存“应该说每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都有拉存款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到,每每银行存款紧张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会较高。”一位银行理财产品分析师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提升也能够反映出市场“钱紧”的状况。
根据银率网的统计,2月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总体上升,但是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有所下降。其中,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环比上升0.34%;1至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0.11%;3至6个月产品环比上升0.12%;6个月至1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0.13%;1年期以上的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0.81%。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员方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市场通胀预期并未消除,加息还是有市场预期,并且货币政策紧缩,加之央行之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此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提升,而1年期以上产品则有所下降。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各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纷纷站上3%,高于定存。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表示,央行于2月8日再次加息,这也使得银行在2月份发行理财产品时,调高预期收益。同时方瑞表示,由于加息周期的存在,未来比较看好3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方瑞看来,银行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银行。“短期吸引资金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存贷比。”由于银监会实行了月度日均存贷比监测制度,方瑞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升是为了多拉存款。
上述银行理财分析师也表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可以稳定客户,而通过较高的收益率,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将资金存入该银行,这也是一个吸存的渠道。
“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拉存,主要是每个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募集期内这些资金将作为银行的活期存款。除此之外,某些理财产品还将资金投向银行存款。”方瑞表示。
2小时“抢完”40亿而随着预期收益率的提高,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
在北京金融街附近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专柜前人潮涌动,理财人员也忙的热火朝天。
“以前,销售理财产品需要工作人员用服务打动客户,仔细解释产品特色和收益情况,但是目前大多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北京银行一位理财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理财产品突然走俏,前来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销售也火了起来。
中信银行理财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卖,中信银行几乎每天都会推出不同系列的银行理财产品,但销售没有任何“降温”趋势。
据介绍,中信银行2月24日推出了73期“优债计划”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募资规模40亿,仅仅2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有理财分析师称,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收益率,是因为资金投资组合的不同。一般来说,短期产品的高收益是依靠较强流动性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短期融资券等业务。“用较多的资金购买债券,小部分资金用于基金专户、券商集合或定向理财,用这部分高收益的投资去提升整个产品的收益率。”
此外,在短期理财产品的设计上,银行往往会通过购买时间期限打一个时间差,有意抬高整个产品的收益率。以中信银行“优债计划”为例,该产品销售期限为2月24日~3月1日,历时6天,投资期限为26天,但事实上,该产品在2月24日就已经销售一空,其后的6天资金占用按照活期存款计算,其实际年化收益率不足5%。
混合类理财产品突增近5成银率网报告显示,2月份,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比1月份突增202款达613款,增幅达到49.1%,近五成,占比达到53.4%。而占比为18.5%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工具的理财产品环比下降22.6%,其他类产品发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方瑞分析,“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上升,主要跟银信合作受限,信贷类产品发行受到相关政策限制相关。混合类产品有自己的资金池,有可以投资于信贷方向的,所以比较吸引投资者。不过,由于银行在运作产品时,其信息披露较少,我们也很难判断资金的具体投向。”
记者注意到,曾在2009年占据银行理财市场半壁江山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在2月份其发行量有所上升。数据显示,2月份投资于信贷资产的产品发行量从1月的37款升至41款,环比增加4款,涨幅10.8%。
方瑞表示,目前市场上,并无明显的相关银信合作监管的放松,对于信贷产品的发行还是比较严格。有市场分析认为,随着银行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且收益相对提高,该类产品会不断吸引市场,2011年其发行量也将有所回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每经订报电话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